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作者

陈朵朵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450000

1 引言

在全球航空运输量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旅客生命财产安全、航空运输效率及行业声誉。传统机场运行安全管理模式依赖人工监控与经验判断,存在信息孤岛、响应滞后、效率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机场高密度、高复杂度的运行需求。因此,推进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精细化,成为提升机场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1]。

2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航空领域的各个方面,为机场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运营体系、旅客需求,以及飞机、设备、人员等多方面的复杂交互,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机场的高效、安全、智能运行成为机场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课题。因此,对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2.1 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通过集成各类安全监测系统(如视频监控、气象监测、飞行区监控等),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共享,减少人工操作环节,提高信息处理速度,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机场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2.2 增强风险预警能力

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安全事件、运行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点,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机场应建立一个集成化的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各个运行环节的数据,包括飞行进程、地面运输、货物运输、人员流动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整合上述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获取全面的运营状况,有助于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2.3 优化资源配置与调度

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机场内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与协同作业,优化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等资源的配置与调度,特别是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提高救援效率[2]。

2.4 促进持续改进与创新

信息化建设为机场运行安全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便于进行绩效评估、问题追溯与趋势分析,促进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与创新,推动安全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3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3.1 以数据为核心,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3.1.1 数据采集与整合

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体系,涵盖航班信息、旅客流量、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等多维度数据,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实时传输。同时,推进现有系统数据的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

3.1.2 数据分析与挖掘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价值,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安全风险的早期识别与预警。

3.1.3 信息展示与决策支持

开发直观、易用的信息展示界面,如可视化大屏、移动应用等,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报告,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同时,集成智能分析工具,辅助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

3.2 以系统集成为手段,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3.2.1 系统架构设计

采用微服务架构,将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如航班管理、安全监控、应急管理等,各模块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通信,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3.2.2 业务流程优化

基于信息化平台,对现有安全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去除冗余环节,简化操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例如,通

过自动化审批系统,加快安全检查、设备维护等流程的审批速度。

3.2.3 跨部门协同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确保安全管理信息在机场运营、安检、消防、医疗等部门间的实时传递与共享,提高应急响应的协同效率。

3.3 以智能应用为导向,推动安全管理创新

3.3.1 智能监控与识别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实现对机场运行环境的智能监控与异常行为识别。例如,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自动检测非法入侵、行李遗留等安全隐患。

3.3.2 智能调度与优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实现机场资源的智能调度与优化配置。如根据航班动态、旅客流量等信息,自动调整安检通道开放数量、登机口分配等,提高运行效率[3]。

3.3.3 智能培训与演练

开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智能培训系统,模拟各类安全事件场景,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同时,利用数字化演练平台,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与提升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4 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4.1 实施路径

4.1.1 规划阶段

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范围与重点,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与时间表,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4.1.2 建设阶段

按照规划要求,分步骤实施数据采集、系统集成、智能应用等建设任务,确保各阶段目标顺利达成。

4.1.3 验收与优化阶段

项目完成后,进行全面验收,评估建设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同时,根据运行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与性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有效应用。

4.2 保障措施

4.2.1 组织保障

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与监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2.2 人才保障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既懂航空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4.2.3 技术保障

与国内外先进信息技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成熟的技术与解决方案,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

4.2.4 安全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

5 结论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机场安全保障能力、适应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推动智能应用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增强风险预警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与调度。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航空运输业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夏瑾琪.论机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对机场安全管理的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16881689.

[2]尚晓一.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探究[J].工程技术,2021(4):194-195.

[3]刘文辉,王毅.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探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0(1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