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实验中向心力与角速度关系的优化
敖文婷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550025
摘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在圆周运动中,加速度为向心加速度(其中 为角速度, 为圆周运动半径)。 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此可见,当 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倾斜直线。在现有基于DIS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关系的图像中,大都在坐标轴上有截距,即不成正比例关系。本文选用铁丝、铝丝代替原装置配套转轴,找出两者的两个变量,即质量、粗细,通过控制变量法剖析误差来源。
关键词:DIS实验;向心力实验; 图像
1、引言
利用DIS实验实现了定量、直观地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平方的关系,此实验装置可自动将向心力和角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这样便于学生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平方的关系[1],解决了常规实验中不能定量测量向心力与角速度平方的问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在圆周运动中,加速度为向心加速度 (其中 为角速度, 为圆周运动半径)。 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由此可见,当 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倾斜直线。在现有基于DIS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关系的实验是采取原装置配套转轴,大都在坐标轴上有截距,即不成正比例关系。本文选用铁丝、铝丝代替原装置配套转轴,并确定质量、粗细两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对实验影响较大的因素。
2、DIS实验中向心力与角速度关系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现有文献整理,排除温度、磁场等无关干扰因素,找到 在坐标轴上有截距的原因是转轴自重影响因素[2]。为此笔者找到密度比原转轴小的材料代替转轴作用。如铁丝、铝丝等小密度材料。为使实验更接近科学本质,排除无关干扰因素,笔者确定两个材料的质量、粗细和长度作为变量,通过控制两两因素不变探究第三个因素的方法,有三种实验组合,即(1)控制铁丝、铝丝的质量、长度不变,探究其粗细对实验图像的影响;(2)控制铁丝、铝丝的质量、粗细不变,探究其长度对实验图像的影响
2.1实验步骤
(1)控制铁丝、铝丝的质量、长度不变,探究其粗细对实验图像的影响
将铁丝、铝丝按一定长度剪裁,通过刻度尺、电子天平控制长度、质量一致,即长度为8cm、质量为 ,分别选取 探究粗细对图像的影响[3],先将准备好的铁丝两端分别连接在力传感器、水平转轴上。实验装置整体图如图1所示,由于向心力演示仪在低速、高速旋转情况,误差较大,因此角速度的取值分别为5rad/s、10rad/s,15rad/s、18rad/s、21rad/s.铁丝转轴、铝丝转轴的 图像如图2所示
(2)控制铁丝、铝丝的粗细、长度一致,探究其质量对实验图像的影响
裁剪铁丝、铝丝,用合适的长度8cm,选取直径均为0.8mm铁丝、铝丝,经过理论分析 ,通过称重 ,相对误差为2.7%,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为简化实验操作步骤,将控制铁丝、铝丝的质量为 、长度控制为 ,挡光杆宽度为 ,挡光杆到圆心的距离为 ,质量为 ,半径为 ,调节角速度分别为 ,测出各向心力的大小,通过计算机绘图,得到 图像,如图3所示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基于DIS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关系的改进及误差分析[4],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在改进方法方面,通过对现有改进措施的分析,总结出其创新点和局限性。创新之处在于选用铝丝和铁丝作为转轴,在控制质量、长度一致时,探究其粗细的影响;控制粗细、长度一致时,探究其质量的影响,并给出两种实验方案下相对误差较小的情况及误差分析,通过在两个实验方案下对比实验数据较好的两种情况,得出相对误差较小的材料。
参考文献
[1]何佳珊,陈洪云,周思佑,解慧斌,吴筝,.基于DIS定量探究向心力影响因素[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4,(09):64-66.
[2]周楠桦,吴伟,.突破教学难点发展核心素养——以“向心力”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19):23-27.
[3]颜辉,.科学探究去“套路化”激活物理核心素养——以“科学探究:向心力”教学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1,(09):57-59+80.
[4]赵登峰,.基于DIS实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教学设计[J].中学理科园地,2021,(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