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索

作者

彭迎莹

成都东软学院611844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体育羽毛球专业学生运动兴趣的现状与问题,指出部分学生兴趣停留在初级层面,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校园文化氛围等因素影响。通过实施“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建议高校建立常态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加强与校外组织的合作,持续激发学生的羽毛球运动兴趣。

关键词:羽毛球专业;运动兴趣;翻转课堂;任务驱动

引言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运动技能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身体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这一时期,是身体接受某一项运动技巧时掌控速率较快的阶段,在此时期进行羽毛球运动,增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推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

一、大学体育羽毛球专业学生运动兴趣现状分析与问题剖析

在大学体育羽毛球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羽毛球专业学生的运动兴趣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参与度低,练习积极性不足,甚至逃避训练,对羽毛球的认知也局限于基本技术和规则,缺乏深层了解。以某大学羽毛球选修课为例,近30%的学生选择该课程仅为满足学分或受他人影响,导致课堂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这一现状的背后,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内容单一乏味,过于侧重技术传授,忽视了羽毛球文化和战术的培养;教学方法传统,采用“一刀切”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主体性,难以激发学生潜能[1];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结果考核,忽视了过程评价和能力发展,促使学生产生功利心态;校园羽毛球文化氛围不浓厚,缺乏足够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学生难以充分感受羽毛球的魅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向:应丰富教学内容,融入羽毛球历史文化、国际赛事赏析等元素,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的魅力所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和竞技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能力发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潜力;加强校园羽毛球文化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比赛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羽毛球的乐趣,从而持续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在羽毛球专业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中的应用实践

为提升学生运动兴趣,本研究实施了“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反思为核心,结合羽毛球技能,设计挑战性与趣味性并存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在羽毛球基本技术教学中,教师提前发布视频教程和预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并模仿技术动作。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技术要点,组织学生分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如“定点发球准确率比赛”、“多人接力击球”等技术挑战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课后,学生提交练习视频和反思日志,教师给予个性化反馈。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该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技术掌握更加牢固。问卷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主性,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羽毛球学习。80%的学生表示羽毛球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对羽毛球的热爱和追求更加坚定。“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和趣味性,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任务应结合学生实际和兴趣爱好,既具挑战性又具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建议其他羽毛球课程教师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任务内容和难度。同时,可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持续兴趣和热情。

三、校园文化活动对羽毛球专业学生运动兴趣的持续激发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体育兴趣、锤炼运动技能及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绝佳平台,对于羽毛球专业教育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为了激发学生们对羽毛球的热爱,高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羽毛球文化节、校际友谊对抗赛、技能挑战赛等,这些活动如同一股股清新的风,吹拂着校园,点燃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以某高校的“羽林大会”为例,这一年度盛事不仅吸引了校内羽毛球爱好者的积极参与,还诚邀了校外高手共襄盛举。大会设置了多样化的比赛项目,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将学生们对羽毛球的热爱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激烈的比赛和挑战,不断磨砺自己的球技,竞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他们并肩作战,学会了相互扶持、默契配合,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为了持续激发学生们对羽毛球的兴趣,高校应当建立起常态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可以定期举办羽毛球专题讲座,邀请知名教练或选手分享经验;开设工作坊,让学生们亲手制作羽毛球装备,了解羽毛球文化;组织经验分享会,让学生们交流心得,共同进步。此外,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们自发组织羽毛球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内部比赛、训练营、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运动氛围。同时,高校应与校外羽毛球俱乐部、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参与校外比赛和交流的机会。通过校内外资源的互动融合,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提升羽毛球水平和竞技实力。让羽毛球成为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他们度过一段充满挑战、活力与激情的青春旅程。

总结:本文通过分析大学体育羽毛球专业学生运动兴趣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两种有效方法。这些措施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技术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建议高校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羽毛球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持续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参考文献:

[1] 周璐瑶. 翻转课堂融合PBL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24.

[2] 黄欢. 大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及群体差异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23.

[3] 李明. 试析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J]. 科幻画报, 2022, (12): 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