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研究

作者

梁倩

身份证号码:370306198611204745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传统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模式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协同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项目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精细化要求。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通过整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建筑项目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成为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对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复杂,项目参与方众多且专业分工精细,传统基于二维图纸和人工沟通的设计与施工管理模式,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沟通成本高、管理效率低。同时,建筑行业对节能环保、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模式难以实现对项目的精准管控。而大数据、云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促使行业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2.2 研究意义

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能够实现建筑项目信息的高效集成与共享,打破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壁垒,显著提高协同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项目各阶段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可提前规避设计缺陷和施工风险,保障项目质量与进度,降低成本。此外,数字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优化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三、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优势

3.1 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设计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BIM 等技术为核心,实现建筑设计的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和协同化。设计师可利用 BIM 技术建立包含建筑几何信息、材料信息、设备信息等的三维信息模型,直观展示建筑设计效果,方便进行设计方案的推敲和优化。同时,多专业设计师能够在同一数字化平台上协同工作,实时查看其他专业的设计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专业间的碰撞问题,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3.2 数字化施工管理

数字化施工管理涵盖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利用 BIM - 4D 技术,将 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形成可视化的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管理人员可直观地掌握施工进度,合理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布置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质量和安全数据,并与 BIM 模型关联,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在成本管理方面,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工程量的精准计算和成本的动态监控,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

3.3 优势体现

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显著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了因信息误差导致的设计变更和施工返工。通过协同设计和管理平台,各参与方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实现高效协作,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效率。此外,数字化技术能够对项目进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降低项目风险,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项目的绿色、高效发展 。

四、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现存问题

4.1 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对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如简单使用CAD 绘图、BIM 建模进行可视化展示,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协同管理、数据分析、优化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对数字化技术与其他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研究较少,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交互和深度协同,限制了数字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发挥。

4.2 信息共享与协同困难

建筑项目涉及众多参与方,各参与方使用的软件和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难以有效共享和协同。不同专业的数字化模型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或错误,影响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五、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5.1 深化技术应用

建筑企业应加强对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应用的研究,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其他专业软件的深度集成,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开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项目特殊场景下的应用研究,如复杂结构施工模拟、大型项目多参与方协同管理等,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提升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 。

5.2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规范,建立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项目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建筑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

六、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发展趋势

6.1 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

未来,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设计方案的自动生成和优化、施工进度的智能调控、质量安全的自动监测与预警等功能,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6.2 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数字化技术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实现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等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大数据和云计算对海量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支持。

6.3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将从单个项目向全产业链延伸,实现建筑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运营维护单位等各方资源,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

七、结论

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当前面临技术应用、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深化技术应用、建立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优化策略,并顺应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与新兴技术融合和全产业链协同等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效益,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德喜. 混凝土 3D 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22):81-83. DOI:10.3969/j.issn.1672-2167.2024.22.011.

[2] 董林. 3D 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 信息记录材料,2021,22(5):111-113.

[3] 王小斐. 3D 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2017(12):68,75.DOI:10.3969/j.issn.1671-3818.2017.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