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吕文忠
身份证号码:350784198404281016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居民出行安全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道路与交通工程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交流,而施工质量缺陷则可能导致路面破损、桥梁结构隐患等问题,不仅增加后期维护成本,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 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作为城市运行的 “生命线”,施工质量控制关乎城市发展的多个维度。从交通运行角度看,高质量的施工确保道路平整度、承载能力达标,减少车辆颠簸损耗,提升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便捷。例如,路面施工质量不佳易产生车辙、裂缝,导致交通拥堵与安全隐患。在经济层面,良好的施工质量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修养护成本,避免因频繁返修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同时保障城市物流运输的高效运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2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施工质量控制需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强调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通过施工前的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材料检验,施工中的工序检查等措施,提前识别并消除质量隐患,避免事后返工。全过程控制原则要求对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进行全方位把控,确保每个环节质量达标。全员参与原则倡导施工企业全体人员树立质量意识,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均需明确自身质量责任,共同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二、影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是施工过程的主导者,其专业素质、责任心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工程质量。施工管理人员若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知识和经验,易导致施工组织混乱、质量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一线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带来质量隐患,缺乏专业培训的工人难以精准把握施工工艺要点,如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因振捣时间和力度控制不当,易产生蜂窝、麻面等缺陷。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存在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行为,更是直接威胁工程质量安全。
2.2 材料因素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原材料本身质量不达标是常见问题,如沥青标号不满足设计要求,高温稳定性差,易使路面在夏季出现车辙;集料含泥量过高、级配不合理,会降低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材料采购环节若缺乏严格把控,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无保障的供应商,易导致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
2.3 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工艺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使用状况对工程质量影响显著。设备选型不合理,如在路面摊铺时,选用的摊铺机功率不足、熨平板宽度不匹配,会导致摊铺速度不稳定、路面平整度差。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易使机械部件磨损、性能下降,例如压路机振动系统故障,会使路面压实度无法达到设计标准。设备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不能正确操作设备,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未按规定的搅拌时间和转速操作,导致混合料搅拌不均匀,影响强度和工作性能。
2.4 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工艺选择不当,如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未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加固方法,可能导致路基沉降过大,路面开裂。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会使施工过程混乱无序,难以保证各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如未设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或对质量检查频率、检验标准规定不明确,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偏差。
2.5 环境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多且复杂。从环境来说,地质复杂的环境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比如软土地基、溶洞等不良的地质,在施工时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路基失稳;极端气候,包括炎热高温、雨季、冬季严寒等对施工正常进行产生干扰,施工中的高温会使混凝土水分过度蒸发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降雨后路基的含水率过高会影响土体的压实质量;冬季施工环境严寒会影响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质量。
三、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施工前质量控制要点
准备施工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对施工图纸全面详实地进行会审,邀请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图纸完整、正确和可操作性,重点要审查道路线形、结构设计以及各项专业图纸之间的衔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设计问题,避免现场施工发生返工现象。
3.2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着道路的质量。首先在路基填筑前,对路基基底进行处理,将基面的腐殖土、杂物清理干净,对地基湿陷性处理,采取换填、排水固结、强夯等措施,保证基底的承载力。在填筑过程中,控制填料的质量,确保填料的选择是符合要求的土、石等填料,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含水量处于最优值,进行填筑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填筑厚度不超过规范要求的厚度,按照控制厚度要求采用相应的压实机械进行压实,控制压实遍数和压实速度,通过环刀法、灌砂法等进行路基压实度测试,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3.3 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基层是路面与路基间的承重层,施工质量非常关键。从材料上要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基层材料的配合比,确保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结合料的剂量准确,集料级配符合要求。在摊铺上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保证摊铺厚度均匀、平整度符合要求,控制摊铺速度与拌和速度相匹配,避免离析出现。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保证基层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3.4 施工后质量控制要点
工程完工后,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工程验收。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质量检查和内在质量的检测。外观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裂缝、接缝等;内在质量检测主要包括钻芯取样、弯沉检测等方法进行的路面厚度、压实度、强度等的检测。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应及时编制整改方案,并组织进行修复处理,直至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结语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等多维度协同发力。通过精准把握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显著提升工程质量。随着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施工质量控制将更趋精细化、智能化,持续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质量根基。
参考文献
[1]王丹.试析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居业,2024,(12):191-193.
[2]胡小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12):50-52.
[3] 陈华.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 运输经理世界,2022,(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