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左宁
身份证号码:37030519921103073x
一、引言
在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浪潮推动下,工业生产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气仪表作为工业生产中实现参数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监测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安全与效率。传统电气仪表监测方式存在实时性差、数据分析能力弱、故障预警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复杂多变的生产需求。智能化监测技术通过融合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予电气仪表智能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成为提升工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对推动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流程的日益复杂,电气仪表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传统人工巡检和简单自动化监测方式已难以满足海量设备的监测需求。同时,工业生产对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气仪表的精准监测和故障预警。此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促使电气仪表监测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2.2 研究意义
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获取电气仪表的运行参数和状态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和快速诊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保障工业生产的连续性。该技术有助于优化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对电气仪表数据的深度分析,实现生产参数的精准调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此外,智能化监测技术还能为工业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三、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原理与构成
3.1 技术原理
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基于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核心部件,能够将电气仪表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通信技术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如以太网、RS - 485)和无线通信(如 4G/5G、Wi - Fi、LoRa)。云计算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挖掘数据特征,建立设备运行状态模型,实现对电气仪表运行状态的智能评估和故障预测。
3.2 系统构成
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感知层由各类传感器组成,负责实时采集电气仪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数据;网络层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承担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管理任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设备健康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方便用户对电气仪表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
四、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场景
4.1 电力行业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发电厂和输电线路。对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采集设备的油温、
局放、振动等参数,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4.2 化工行业应用
化工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对电气仪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智能化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化工生产装置中电气仪表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管道泄漏、设备超温等,触发报警并自动采取应急措施,保障化工生产安全。
五、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现存问题
5.1 技术融合深度不足
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但目前各技术之间的融合深度不够。例如,传感器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有待提高,部分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不足;通信技术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满足海量数据高速传输的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在复杂工业场景下的适应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导致故障诊断和预测的准确率不高。
5.2 数据管理与分析困难
随着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管理和分析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数据存储、清洗和预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现有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难以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无法为设备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支持。此外,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工业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安全受到威胁。
六、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发展策略
6.1 加强技术研发与融合
加大对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研发适用于复杂工业环境的新型传感器。优化通信技术,提升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探索 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中的应用。
6.2 完善数据管理与分析体系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对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开发适用于工业场景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设备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结论
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提高设备可靠性、优化生产过程、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尽管当前该技术在技术融合、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融合、完善数据管理与分析体系、推动标准与规范建设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随着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以及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发展等趋势的推进,电气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助力我国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黎珏琼. 有限空间安全检测中电气仪表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 电气技术与经 济,2024(11):104-106. DOI:10.3969/j.issn.1673-8845.2024.11.033.
[2] 邢文. 电气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J]. 户外装备,2021(4):7-8.DOI:10.12277/j.issn.1673-9434.2021.04.004.
[3] 孟旭尧,何婷. 农业电气自动化中智能控制仪表系统应用方法研究[J]. 新农民,2023(1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