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朱亚文
身份证号码:411503199411122016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功能日益复杂,建筑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传统的建筑安全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简单的监控设备,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实时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安全管理的需求。智能监控系统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安全的全方位、实时化、智能化监控,为建筑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中的应用,对保障建筑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中应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起重设备操作等环节存在较高风险;建筑投入使用后,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复杂建筑结构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传统安全管理手段已无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引入智能监控系统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2.2 研究意义
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中的应用,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建筑安全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可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此外,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建筑安全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中的应用
3.1 施工安全监控
在建筑施工阶段,智能监控系统可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通过在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中嵌入定位芯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运动状态和生命体征,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发生意外。利用视频监控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脚手架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异常运行状态和违规操作行为。同时,通过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温湿度、风速、粉尘浓度等环境数据,当环境参数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施工安全 。
3.2 消防安全监控
智能监控系统在消防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安装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内的火灾隐患。一旦检测到火灾信号,系统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相关人员的手机或监控中心。同时,智能监控系统可联动消防设备,如自动启动喷淋系统、关闭防火门、启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3.3 结构安全监控
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监控,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在建筑关键部位安装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建筑结构的受力、变形、振动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预测结构可能出现的损伤和故障。当发现结构安全隐患时,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为结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四、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4.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智能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安全相关数据,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运行数据、环境数据等,这些数据中可能包含用户的隐私信息。然而,当前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尚不完善,存在数据泄露、被篡改等风险。同时,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智能监控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 。
4.2 设备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差
建筑安全监控设备种类繁多,来自不同的厂商,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设备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不同品牌和类型的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增加了智能监控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功能发挥 。
4.3 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目前,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应用领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设备安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不同项目的智能监控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不利于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
五、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应用中的解决策略
5.1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严格规范。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部署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加强对智能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同时,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意识教育,确保用户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
5.2 提高设备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推动行业建立统一的设备通信协议和数据标准,鼓励设备厂商遵循统一标准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研发中间件技术和数据转换接口,实现不同协议和标准之间的转换,解决设备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加强设备厂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
5.3 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
相关部门应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加快制定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应用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涵盖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系统架构、性能指标等方面。加强标准的宣贯和执行力度,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智能监控系统项目在设计、实施和验收过程中遵循统一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
六、结论
智能监控系统在建筑安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当前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数据安全、设备兼容性、标准规范、人才短缺和维护成本等问题,但通过采取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设备兼容性、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和降低维护成本等解决策略,并顺应与人工智能融合、万物互联协同、智能化决策支持和与智慧城市融合等发展趋势,智能监控系统将在建筑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筑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 健 . 智 能 监 控 系 统 在 绿 色 工 业 建 筑 施 工 中 的 应 用 [J]. 佛 山 陶瓷,2025,35(1):92-94. DOI:10.3969/j.issn.1006-8236.2025.01.029.
[2] 吕龙. 综合布线与安全防范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D].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06. DOI:10.7666/d.Y990483.
[3] 甄雪.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监控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江苏建材,2024(3):146-148. DOI:10.3969/j.issn.1004-5538.2024.0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