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路径
邓得贤
宁乡市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106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承载着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使命。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其政治工作(简称“政工”)肩负着将党的政策转化为实践效能的重要职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政治要求,更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国企政工在资源整合、政策传导、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责任边界模糊、协同机制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路径,对于充分发挥国企政治优势、提升乡村振兴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乡村振兴与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理论关联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发展策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这一战略要求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尤其需要国有企业等骨干力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本质属性
国企政工社会责任本质上是国有企业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党领导下的经济组织,国企政工工作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共识的政治责任;同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国企又肩负着服务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这种责任属性具体体现为将党的乡村发展政策转化为企业行动方案,通过政治引领、资源整合、项目实施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三)两者的内在逻辑关联
乡村振兴与国企政工社会责任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明确方向,要求国企政工工作从单纯的企业内部管理向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建设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有效践行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资源支持和组织支撑,通过发挥国企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弥补乡村发展短板,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益。这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了研究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路径的理论基础。
二、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的现状与挑战
(一)责任践行的主要成效
当前,众多国企在乡村振兴中积极践行政工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政治引领方面,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党建联建等活动,将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准确传递到基层,增强了农民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在资源整合方面,利用国企的资金和产业优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动力;在组织建设方面,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了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这些实践不仅推动了乡村发展,也提升了国企的社会形象和政治影响力。
(二)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责任边界模糊,部分国企对政工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不清晰,存在“大包大揽”或“被动应付”的现象,未能准确把握政治责任与市场行为的平衡点;其次是协同机制缺失,国企与地方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资源整合效率低下,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再次是创新动力不足,部分国企政工工作方法传统,缺乏对乡村发展新需求、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产业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针对性不强,影响了责任践行的效果。
(三)深层制约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可知,这些挑战源于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看,缺乏统一的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导致企业践行责任的内生动力不足;从能力层面看,部分国企政工干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影响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环境层面看,乡村地区的发展基础薄弱、需求复杂多变,增加了国企政工责任践行的难度。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制约了国企政工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
(一)政治引领机制
国企政工通过发挥政治优势,在乡村振兴中构建起强大的政治引领机制。一方面,依托理论宣讲团、政策解读会等形式,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惠农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农民群众精准理解政策内涵,明晰土地流转、产业扶持等政策机遇,切实增强乡村发展的信心与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协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组织生活,通过党员培训、阵地共建等举措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使其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堡垒。此外,国企政工还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党员示范岗”、开展企村党建联建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中亮身份、作表率,形成“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二)资源整合机制
国企政工凭借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中构建起高效的资源整合机制。通过统筹企业内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结合乡村的实际需求,实现资源的精准投放和优化配置。例如,在产业振兴方面,整合企业的市场渠道和技术力量,帮助乡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人才振兴方面,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为乡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在生态振兴方面,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帮助乡村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这种资源整合机制能够有效弥补乡村发展的资源短板,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益。
(三)协同联动机制
国企政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企村合作平台等,促进国企与地方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农民群众等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在协同过程中,国企政工负责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和矛盾协调,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村民自治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与,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这种协同联动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四、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路径
明确责任边界是国企政工有效践行社会责任的前提。首先,国企应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自身的优势,科学界定政工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范围,避免出现责任越位、
(一)明确责任边界,构建科学责任体
缺位或错位的现象。其次,构建涵盖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等在内的全面责任体系,将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细化为具体的责任指标,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再次,建立责任清单制度,对政工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任务、工作标准、考核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明确责任边界和构建科学责任体系,使国企政工在乡村振兴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责任践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责任践行实效
创新工作方法是提升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实效的关键。首先,加强对乡村发展需求的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义。其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政工工作方式,如开展线上政策宣讲、建立乡村振兴信息平台等,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再次,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符合乡村特点和企业特色的政工工作模式,如“党建 + 产业”“党建 + 人才”等模式,增强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使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更加符合乡村发展需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完善协同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完善协同机制是国企政工有效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国企与地方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其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方资源的互通有无和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再次,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将各方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成效纳入考核体系,形成激励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激发各方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完善协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国企带动、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乡村振兴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的未来展望
(一)制度创新驱动责任深化
未来,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将更加注重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企业的责任义务和激励措施,为企业践行责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完善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对企业的责任践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公示,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此外,创新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将责任践行情况与企业领导班子考核、企业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发企业践行责任的内生动力。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实现责任践行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技术赋能提升责任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赋能将成为提升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效能的重要途径。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发展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为国企政工制定精准的帮扶方案提供数据支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政策宣讲系统、乡村振兴智能管理系统等,提高政工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和效果追踪的区块链平台,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项目实施有效。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责任践行的质量和效益。
(三)文化引领塑造责任品牌
文化引领将在国企政工社会责任践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培育和弘扬具有国企特色的责任文化,可将社会责任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体系,借助内部培训、文化宣讲、制度渗透等方式,形成全员认同责任、全员参与责任、全员践行责任的文化氛围,让社会责任从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加强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品牌化建设至关重要,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国企乡村振兴帮扶计划”“国企政工责任示范工程”等特色品牌项目,通过标准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运营,提升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以品牌效应增强社会责任践行的公信力。此外,还需构建多元化的责任文化传播体系,通过官方媒体、自媒体平台、公益活动等渠道,全方位宣传国企政工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实践与成果,持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乡村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环境与文化氛围。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国企政工在乡村振兴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明确责任边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协同机制等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效果。未来,随着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文化引领的深入推进,国企政工社会责任的践行将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国企政工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毕松杰, 张浩洋, 郭永乐. 江门农控集团:在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展现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 [N]. 江门日报 ,2025-03-14(A06).
[2] 锦旗与感谢信背后:京泰集团乡村振兴的“暖心答卷”[J]. 工会博览,2025,(07):57.
[3] 周文 , 罗金凤 , 刘铮毅 , 邓文潇 . 基于“1+3”模式的烟草基层企业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J]. 中外企业文化 ,2025,(02):131-133.
[4] 张嘉烙 . 规划治国视角下国企深化对口支援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J]. 中国经贸导刊 ,2024,(18):107-109.
[5] 林礼谊 , 王明新 . 国资国企助力福建省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J]. 福建轻纺 ,2024,(11):59-62.
作者简介:邓得贤,男(1988.07-)汉族,湖南宁乡,助理政工师,大专学历,主要研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