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传进

身份证 370911198111146415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关乎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对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打造优质建筑工程、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施工质量问题引发的危害剖析

1.安全隐患:施工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建筑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如混凝土强度不够、钢筋配置偏差,在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或长期使用荷载作用下,建筑极易发生坍塌、开裂等危险状况,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2.功能缺陷:质量欠佳会使建筑出现诸多功能问题,如防水工程渗漏致使室内受潮、发霉,影响居住舒适度;门窗安装不严密,隔音、隔热效果差,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需求,降低建筑的实用价值,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

3.经济损失:因质量问题引发的返工、维修甚至重建,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可能导致工期延误,使业主面临额外成本支出,建筑企业也会因质量赔偿、信誉受损而遭受经济重创,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策划先行:在项目启动阶段,依据工程特点、合同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将其细化分解至各分部分项工程;规划质量控制流程,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如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大跨度钢结构的焊接节点等,为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提供蓝图。

2.过程控制为主: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每一道工序。严格执行 “三检” 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确保上一道工序质量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运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施工参数,如混凝土坍落度、焊缝尺寸等,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波动,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检验检测把关: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对进场材料按批次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关键节点,如隐蔽工程验收前,运用无损检测、实体抽样检测等方法全面检查施工质量,只有检验合格方可进入后续施工,为工程质量筑牢防线。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1.人员管理:施工人员是质量的直接创造者,其素质与技能至关重要。加强施工人员入职筛选,优先录用具备专业技能证书、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包括质量意识教育、施工工艺培训、新技术应用培训等,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表现优秀的团队与个人给予奖励,激发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2.材料把关: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源头。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体系,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稳定的供应商;材料进场时,查验质量证明文件,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并按规定抽样送检,对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处理;加强材料储存与保管,防止受潮、变质、损坏,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性能合格。

3.施工工艺管控:规范施工工艺是保障质量的关键环节。依据设计文件与标准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操作规程,明确各工序施工方法、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在施工现场设置工艺样板展示区,要求施工人员按样板标准施工;加强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充分理解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过程规范、有序。

4.成品保护:注重对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造成损坏。制定成品保护制度,明确各工种在施工过程中的保护责任;对易损部位,如建筑外立面、精装修地面等,采取防护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铺设脚手板;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交叉作业时对成品的破坏,确保建筑最终质量。

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保障体系

1.法规标准保障:政府与行业协会加速制定完善施工质量相关法规政策与标准规范,明确建设各方在质量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将质量要求纳入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监管环节;细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工艺规范,如规定不同结构类型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钢筋最小锚固长度,为行业提供坚实法律依据,确保质量管控有章可循。

2.技术研发驱动:加大科研投入,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施工质量关键技术难题,如研发高精度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智能化钢筋定位监测系统;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提升施工质量技术水平,满足复杂建筑工程需求。

3.人才培养支撑:高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强化施工质量控制课程建设,涵盖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测技术、施工工艺原理等知识模块,培养专业型人才;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案例分析、实操演练,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建立质量专家库,为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打造一支精通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的人才队伍,保障技术落地。

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1.技术难题挑战:随着建筑向超高、超大、异形发展,施工质量控制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如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高度大,易出现堵管、离析问题,需研发高性能泵送剂、优化泵送工艺;异形钢结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借助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如 BIM 模型与数控加工设备联动,攻克技术难题,确保施工质量。

2.质量意识挑战:部分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重进度、轻质量现象时有发生。加强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树立质量标杆等形式,营造全员重视质量的氛围;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对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严肃追责,强化人员质量意识。

3.监管挑战:建筑工程施工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远程质量监控平台,实时采集施工现场图像、数据,实现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远程监管;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规范检测行为,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提升质量监管效能。

七、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是打造优质建筑工程的核心任务,虽面临技术、意识、监管等诸多挑战,但凭借科学控制原则、严谨管理方法、完备保障体系,借助法规护航、技术攻坚、人才助力之力可突围。持续深耕该领域,将重塑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生态,提升建筑品质,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耐用的建筑空间,推动建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李娟.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9):560-560. 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4.19.0122.

[2] 赵自平,杨姗慧,赵清文. 建筑工程中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J]. 越野世界,2025(3):100-102.

[3] 吴雷震.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1):1677. 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5.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