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有效性探究
尤金莹
身份证号码:12010519870430512X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子计算机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与网络互联能力,已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作为信息时代关键领域,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行业发展质量与竞争力。
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重要性
1.1 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是保障业务运转的关键。电子计算机技术凭借高速运算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显著提升了信息处理效率。传统人工处理方式下,面对复杂的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等任务时,不仅耗时久,且易出现人为误差。
1.2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突破信息孤岛限制,更加强化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共享。在企业内部,借助局域网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建立,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数据资源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汇聚,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均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自身需要的数据,并能够彼此之间开展相应的协调合作,共同协作完成工作;在跨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则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展开信息共享,企业之间可以利用云端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与共享,能够及时、快速地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共享相关技术资料、项目开展进度等信息,避免因为沟通成本增加而拖延项目进度。
1.3 增强管理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
信息技术中的电子计算机为电子信息工程管理提供了精确化的管理与智能管理。计算机经过构建一些数学模型与算法,帮助管理者量化一些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管理判断。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可以使用图像识别、分析等技术使用计算机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监控设备,使监控系统可以提前预测某些问题造成的设备异常;还可以使用聊天机器人来为顾客智能客服,机器人能根据日常经验对简单的顾客问题提供解答,缩短待回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4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计算机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品设计及研发创新的关键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前期,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设计软件,工程师能够进行产品三维建模、电路设计以及仿真测试,减少设计研发时间、设计试错费用。
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问题
2.1 技术应用深度与广度不足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应用显得有些浅层,不少企业只注重其简单的工作记录或管理文档的应用,数据信息与智能化决策等的应用效率没有充分保证;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层面比较窄,不少中小企业是因为资金、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而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没有充分重视,因此对于该技术在管理应用中的内容及要点没有重点把握,尤其是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行业等,在推广新技术应用方面效果差强人意,使管理效用增加不够,不利于各相关企业的发展。
2.2 信息安全隐患
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越来越依赖的计算机技术,极易使自身遭受大量的信息安全威胁。安全的信息袭击方式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网络攻击软件和计算机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给数据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数据在网络传输以及存储上的安全管理十分松懈,甚至部分公司在使用不安全的软件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在使用公共性的网络连接获取相关信息时,都可能遭到黑客的攻击使公司资料被盗取或篡改。
2.3 专业人才短缺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结合对人才的需求高,然而人才的实际数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二者拥有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业务能力的人才更为稀少,很多人仅仅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在运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将管理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2.4 系统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过程中囊括了较多的设备、软件、系统等,所面临的兼容性问题、稳定性问题较多。由于设备、系统等出自不同厂家,所以各软件、系统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相互兼容性难度较高。如在信息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利用刚刚采购回来的信息设备构建管理平台系统时,就可能会因一些软件、系统无法适应原有的信息平台,重新建设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需要较长的时间与较多成本投入进行软件的更改、更新与设备的调试。
三、提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应用有效性的策略
3.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
深化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发与创新。企业方面,首先要加强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发,组建相应的专业技术团队,加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的研究,分析探讨这些先进科学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结合问题;其次是加强校企之间的人才技术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相应的理论技术成果,为企业提供相应创新实践的思路和设想。
3.2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制约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加强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相关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其交叉课程设置,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等混合型相关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管理能力应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获得实战经验。
3.3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安全隐患越发严重,必须形成整体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加密储存和传输敏感数据,对数据、文档以及口令使用强度较高的加密工具,设置数据的访问权限和身份认证,启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拒绝任何非授权用户的访问数据。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安全部门员工教育和培训计划,包括利用典型案例的讲解、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增强员工对于网络攻击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营造全员信息防护态势。
3.4 优化系统集成与维护管理
为解决系统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需优化系统集成与维护管理。在系统规划阶段,统一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优先选择兼容性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确保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能够无缝对接。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复杂系统拆分为独立模块,便于后期升级和维护。
结语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展现出显著价值,但也面临技术深化、安全防护、人才储备等挑战。通过加强研发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优化安全体系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应用有效性。随着技术迭代加速,需持续探索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路径,以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兴建.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有效性探究[J].数码世界,2019,(02):73.
[2]汪桂军.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优化路径探究[J].科技资讯,2017,15(3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