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谭鹏

身份证号码:370705198410142512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实现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贯穿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与运营全过程,对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性

1.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现状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成为优化能源利用的核心力量。通过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设备,可大幅降低供配电系统的空载损耗;结合自动化监测与调控技术,依据用电负荷实时调整变压器运行参数,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例如,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通过优化供配电系统设计,采用智能变电站技术,实现了供配电系统损耗降低。高效电机驱动系统配合变频调速技术,依据实际负载调节电机转速,在电梯、水泵等设备应用中成效显著,高层住宅电梯系统采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与变频装置后,能耗降低,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1.2 提升建筑性能与舒适度

该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的使用体验。智能照明系统借助传感器感知环境光线与人员活动,自动调节亮度,不仅避免能源浪费,还能营造适宜光照环境;通过场景化控制,满足办公、会议等多样化需求,如写字楼员工可通过手机 APP 自主调节照明。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实时采集室内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智能调控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有效提升了建筑整体性能与用户舒适度。

1.3 增强建筑的可持续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有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发电与用电的智能匹配,多余电能可储存或并网;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技术在自动化调控下高效运行,同时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能耗数据,经分析处理生成报表,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节能潜力点,制定优化策略。通过监测发现照明系统夜间能耗异常并及时修复,实现精准能源管理,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增强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绿色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集成度低

在绿色建筑的电气系统构建中,技术集成度低成为突出问题。供配电、照明、暖通空调等系统常由不同厂商负责,各系统遵循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各异,导致兼容性极差。部分智能照明系统因通信协议不兼容,无法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交互,智能调控功能大打折扣。缺乏统一的控制平台,使得建筑电气设备管理分散。管理人员需在多个操作界面间切换,难以对设备进行全局掌控,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还可能因操作疏漏引发安全隐患,无法实现各系统协同增效,限制了绿色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2.2 设备成本高

设备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推广。高效节能电气设备,如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因研发投入大、生产工艺复杂,价格远高于传统设备,一台节能变压器价格可能超出普通产品一半。绿色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度高,涉及多设备、多系统的安装调试,进一步推高前期投资。而技术应用带来的节能收益需长期积累,回报周期长,远超建筑开发商的资金回笼预期。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许多开发商对高成本的绿色电气技术望而却步,选择传统设备,使得绿色建筑

的节能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2.3 专业人才短缺

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要求从业者具备多学科知识,涵盖电气、自动化、建筑节能等领域。然而,当前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电气设计人员对建筑节能规范理解不足,施工人员对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生疏。某绿色建筑项目中,因设计人员对光伏系统设计规范掌握不牢,导致发电效率未达预期。实践经验的缺失也不容忽视,新技术应用场景复杂,缺乏实际项目锤炼的人员,在面对系统故障排查、优化调试等问题时,往往难以快速解决,影响项目推进与系统稳定运行。

2.4 技术标准不完善

行业标准不统一,各地、各企业要求不一,电气产品、技术的性能指标、能耗监测系统的数据标准均无统一的统一标准规范,造成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用户选择困难,不利于行业的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标准更新滞后与技术发展,对发展较快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微电网等技术,无统一的标准要求,项目的图纸设计、施工和验收均无标准依据,增加工程风险,也不利于新的应用推广和健康发展,不利于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策略

3.1 加强技术集成

打破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还需要统一技术规格与接口标准。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可以主导召集相关专家起草包括数据协议、接口形式等在内的相关统一标准,确保设备与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得到解决。例如统一智能照明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确保各个系统能够以平滑的方式接入平台等。

3.2 降低设备成本

采取多元节能措施共同降低设施投入。政府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和鼓励措施,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和有关企业合作,通过技术攻关改善其制造工艺,从而控制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等设施的产品价格,待技术成型后伴随生产规模扩大,从而降低成本。不断创新投融资理念,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由合同能源管理单位进行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并以建筑节能收益回报,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共享效益,并减轻开发商首期资金投入,缩短资金投入收益回报期,使开发商更多地接受绿色电气技术,以提高绿色建筑应用的电气节能技术的比例。

结语

绿色化和智能化是电力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重要动力来源,节能节能以及建筑工程性能、绿色及低碳性能提升等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技术整合以及成本过高,相关人才缺乏以及无标准制定,将会限制其进一步推广,从而未来要在提高产学研深度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高技术集成度和统一标准。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模式的创新,降低成本,完善其专业人才培训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 俊 . 电 气 工 程 及 其 自 动 化 技 术 在 智 能 建 筑 中 的 应 用 [J]. 模 具 制造,2023,23(09):202-204.

[2]尹国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12):69-70.

[3]孙小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