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朱亚文
身份证号码:411503199411122016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现场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高空作业、起重设备操作、电气施工等环节都存在较高安全隐患,传统依靠人工巡查、经验判断的安全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利用先进技术对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设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当前,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方面,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不足;另一方面,施工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2 研究意义
设计和应用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管理,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此外,安全预警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3.1 设计目标
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旨在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等安全要素的全面、实时监测,及时准确地识别安全风险,并通过多种方式发出预警信息。同时,系统应具备数据分析功能,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2 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实用性原则,确保系统功能符合施工现场实际安全管理需求,操作简便易懂;可靠性原则,保证系统硬件设备稳定运行,软件系统数据准确、运行可靠;实时性原则,实现安全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及时发出预警;可扩展性原则,便于系统后续功能升级和硬件设备增加,以适应施工现场不断变化的安全管理需求 。
四、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4.1 系统架构
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构成。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如人员定位传感器、设备状态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人员位置、设备运行参数、温湿度、粉尘浓度等安全数据。传输层利用无线网络、蓝牙、ZigBee 等通信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层。处理层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安全风险。应用层将处理结果以直观的界面展示给管理人员,并通过短信、语音、声光等方式发出预警信息 。
4.2 功能模块
人员安全管理模块通过对人员佩戴的智能设备进行定位和状态监测,实时掌握人员位置和工作状态,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发生意外。
设备安全监测模块对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塔吊、施工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集设备的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当设备运行参数超出安全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检修 。
环境安全监测模块对施工现场的温湿度、风速、粉尘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当环境参数超标时,系统发出预警,并联动相关设备进行环境调节,如开启通风设备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
安全预警与应急模块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通过多种方式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应急预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应急处理建议。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对系统采集的大量安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安全风险规律和趋势。
五、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现存问题
5.1 技术集成难度大
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涉及多种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集成性较差。各设备厂商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系统集成过程中数据传输不畅、设备无法协同工作,增加了系统设计和实施的难度 。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不足
施工现场产生的安全数据量大且复杂,现有的系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能力有限。部分系统仅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存储和展示,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难以准确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影响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六、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优化策略
6.1 加强技术集成与标准统一
推动行业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鼓励设备厂商遵循标准进行产品研发。加强不同技术之间的集成研究,开发通用的数据接口和中间件,提高系统各部分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降低系统集成难度 。
6.2 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施工现场安全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风险预测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预警的及时性。同时,加强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示分析结果,便于管理人员理解和决策 。
七、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发展趋势
7.1 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提升
未来,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安全风险的自动识别、分析和预警。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预警阈值和应急预案,提高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
7.2 与其他系统深度融合
安全预警系统将与建筑信息模型(BIM)、项目管理系统等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与 BIM 模型结合,更直观地展示施工现场安全状况;与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安全管理与项目进度、成本等管理环节的协同,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率 。
八、结论
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在系统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集成、数据处理、维护成本和人员接受度等问题,但通过加强技术集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降低维护成本和加强人员培训等优化策略,并顺应智能化自动化、深度融合、云端化移动化等发展趋势,能够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推动建筑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军. 公路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 大众标准化,2024(18):83-85. DOI:10.3969/j.issn.1007-1350.2024.18.030.
[2] 邓慧. 铁路工务施工安全预警算法及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20.
[3] 陈翔. 变形监测信息管理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 湖南:中南大学,2007. DOI:10.7666/d.y111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