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分析

作者

孟飞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登仕堡镇中心小学 辽宁沈阳 110400

引言

在双减政策与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从碎片化知识传授向整体性素养培育的转型。大单元教学以其整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打破传统单篇教学局限,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大概念、大任务重组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1.1 大单元教学相关理论

大单元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围绕学科大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单元。其核心内涵在于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碎片化局限,以单元整体视角统筹规划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及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大单元教学具有整合性、系统性、递进性等特征,通过知识的结构化呈现与学习活动的序列化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习理论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这要求作业设计应创设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作业,主动构建知识。

1.3 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学者较早介入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如美国的项目式学习、芬兰现象教学等,都属于大单元教学,重视学习内容的统整、学习运用等。国内大单元教学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学者们对大单元教学的含义、设计策略、实施路径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展开了相关教学实践,虽有较大突破,但是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大单元教学融合的研究中仍有待加强。

二、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1 作业设计原则

2.1.1 整合性原则

整体意识下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必须具有整合意识,将一个单元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点和单元人文主题整合。让学习完单元课文的学生去搜集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或片断,并写作一个小作文来表达对自然风光的特殊感悟。通过此作业把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收集资料能力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提升语文素养。

2.1.2 层次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层次性。设计作业分为基础类、提高类和创新拓展类三个层次。基础类,比如生词熟语积累、课文背诵等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的练习目标,一般难度不大,目的为了夯实知识基础;提高类,比如赏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段落内容等难度较基础类稍有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及掌握知识;创新拓展类则是为了培养学习的创意,如续编故事或创编新故事等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1.3 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作业的编写也要突出作业的设计的实践性。语文作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类、调查类、采访类作业设计。比如学完多彩的童年单元后,让学生采访长辈关于他(她)的童年故事,并把采访故事整理成文字或是制作成小视频,在班内分享。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观察和感悟生活的本事。

2.1.4 趣味性原则

作业如果有趣的话,学生自然会想去做、去做得好。可以把作业设计成有趣的形式、有趣的小游戏,让作业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在教到古诗词单元的时候,设计诗海争霸的作业,将古诗词的背诵、理解等知识填到题型或环节里,学生根据游戏环节完成题目内容就能拿到分数,吸引学生注意力,把作业“有趣”起来。

2.2 作业设计方法

2.2.1 基于单元主题确定作业目标

作业设计首要目标是要围绕单元主题及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确定目标,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或内化学科知识、训练学科能力及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复述神话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感受神话故事中体现出来的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精神品质。

2.2.2 围绕作业目标选择与组织作业内容

根据作业目的,选取与单元内容有关联性和典型性、启发力强的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等各个领域。在布置作业内容时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从而形成作业序列。

2.2.3 多样化作业形式设计

运用多种作业形式,迎合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兴趣爱好。除了书面型作业,有口头表述型作业,如讲故事、诵读等;实践型作业,如做书签、创编课本剧等;探究型作业,如展开对有关传统文化的调查等。

三、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3.1 作业实施过程

3.1.1 教师指导策略

落实阶段。这是作业实施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导学功能。首先,在作业布置上要明确告知学生作业的目标、要求和作业途径,可以通过举例示范作业来帮助学生理解作业;其次,在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学生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解。

3.1.2 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与表现

作业完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查资料,完成作业任务;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意见、完成作业实践操作、解决难题;探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对所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完成民间故事单元作业时,自主阅读故事、梳理故事脉络,小组进行新故事的创作与表演,通过多种渠道参与作业完成环节,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2 作业评价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确定

建立完整的作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指标。从知识与能力评价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的作业过程,即是否独立思考,能否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3.2.2 评价方式选择

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有全面性和发展性,既要考查作业的结果,更应该重视作业的过程;学生自评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学生自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互评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作用。

3.2.3 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反馈形式要具体针对性强,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将作业评价用于教学优化,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了解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后续教学内容与方法,达到作业评价促进教学的效果。

结语

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革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本文从理论溯源到实践探索,系统构建了作业设计的原则、方法、实施与评价体系。然而,教学实践复杂多变,作业设计需持续在动态调整中优化。

参考文献

[1]冯琦.大单元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N].科学导报,2025-05-14(B03).

[2]毛凤伟.“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5,(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