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景观绿化在康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中的实施与挑战

作者

殷海平

上海浦东新区三林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124

一、引言

本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康桥镇 B-09-01 地块,东至沪南公路,南至 B-09-04、B-09-02 地块,西至 B-09-04、B-08 地块,北至秀沈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设施建设,康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建工程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要注重校园的景观绿化设计,以营造一个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景观绿化工程涵盖了绿化工程、景观照明工程、景观给水工程以及园林景观工程等多个方面,涉及范围广泛,工作量大,要求高。本文旨在分析该项目中景观绿化实施的具体步骤与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景观绿化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2.1 景观绿化设计理念

在本项目的景观绿化设计中,我们秉承了“生态、宜人、可持续”的理念。这一设计理念不仅强调绿化景观的美观性,还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首先,考虑到校园作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场所,绿化设计不仅要满足视觉美学的需求,更要与学校的教育功能相融合,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与交流的绿色环境。其次,设计方案根据周围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避免使用不适应本地环境的外来物种,从而减少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并且能确保生态平衡。植物的选择注重了耐寒、耐热、抗风沙等特性,以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绿地空间的布置则考虑了功能性与景观的结合,既有休闲娱乐的空间,也有学习与思考的静谧环境,形成了一个层次丰富、自然舒适的景观体验。此外,景观设计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展示,通过巧妙的植被搭配与景观元素的融入,彰显学校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念,使得绿化不仅成为美的呈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

2.2 植物配置与种植施工

植物配置作为景观绿化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绿化效果的长久性与生态稳定性。在康桥镇这一项目中,植物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本地的气候条件,优先挑选了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本土植物。耐寒、耐热、抗污染等特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不仅能提高植物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能力,还能减少养护成本。种植施工时,设计团队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操作,确保每一株植物都能够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这包括土壤的改良和肥料的合理使用,确保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此外,项目还配套了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气候变化调节水量,避免了过度灌溉或水分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养护和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施工后期的定期检查、修剪和施肥工作将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保持景观的长久美观。

2.3 景观照明与水景设计

在该项目中,景观照明与水景设计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在功能性与生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景观照明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校园的夜间需求,照明布局以安全和舒适为核心,确保学校的主要通道、休闲区域及重要景点在夜间能提供足够的照明,同时也避免了过度的亮度污染,保持了夜间的安宁氛围。灯光的选择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了高效能的 LED 灯具,确保照明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水景设计则以环保和美学为双重目标,通过水池、喷泉等设施的巧妙布置,不仅提升了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感,还利用水体的蒸发作用起到了调节空气湿度和改善校园微气候的作用。水景的设计还考虑到了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闭环循环系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进一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通过这些精心的设计,景观照明与水景不仅增强了校园的美观度,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宜人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景观绿化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3.1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挑战

康桥镇所在的浦东新区地处南部,气候特征明显,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区夏季的高温和湿度使得绿植容易遭遇蒸腾过快、水分流失的问题,而冬季的干燥和寒冷则可能导致植被的生长受到严重限制。此外,土壤本身水分含量较低,也使得植物难以在没有适当灌溉的情况下维持生长状态。这些极端的气候条件对绿化项目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本地气候的特点,选择了耐寒、耐旱、抗风沙的本土植物,并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配置植被种类,避免了对极端气候的过度依赖。同时,采用了先进的滴灌系统和智能化灌溉管理技术,根据气候变化自动调节灌溉频次和水量,确保了植物在不同季节都能得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减少了灌溉资源的浪费。此外,为了保障植被的长期生长,团队还在土壤改良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通过有机肥料和改良剂提高土壤的保水性,最大化地改善了土壤质量,确保了绿植的生长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3.2 工期紧张与施工协调难度

景观绿化工程通常与其他建筑施工项目同时进行,这意味着工期紧张且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难度大。特别是在康桥镇项目中,由于涉及多个建设项目并行进行,施工现场面临空间有限、工序繁杂等问题。为了确保绿化工程能够按时完成,项目施工团队在项目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施工计划,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工作节点,并为每项任务安排了专门的负责人。同时,为了保证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高效衔接,项目管理团队积极与其他施工方沟通协调,确保了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因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或资源冲突而导致的施工延误。此外,设计团队还在工序安排上进行优化,确保土壤改良、绿植栽种等环节能顺利接续,并提前储备了相关施工材料,避免了材料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这种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克服了施工中的种种困难,确保了绿化工程的顺利推进,并且完成了既定的工期目标。

3.3 预算控制与成本管理

景观绿化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初期预算的制定较为困难,尤其是在植物选种、材料采购、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费用预估,往往存在偏差。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部分材料的价格上涨,施工难度增加,成本有所超支。为了有效控制预算,项目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进行成本管控。首先,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了施工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施工浪费。其次,设计团队与供应商和承包商进行了多轮谈判,确保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团队还注重提高施工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减少了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此外,为了应对材料价格的波动,项目组设立了预算灵活调整机制,对资金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项目最终在预算范围内完成了绿化工程,不仅节省了资金,还保证了工程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景观绿化实施的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4.1 生态效果评估

项目完成后的绿化效果评估显示,绿化工程达到了预期的生态效果,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绿化覆盖率也符合设计要求,尤其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表现突出。园区内的 PM2.5、CO2 等有害物质浓度明显降低,为周围居民和师生创造了更加清新的空气环境。绿化植被的种类多样且分布合理,不仅提升了园区的生物多样性,还为鸟类、昆虫等提供了栖息地,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绿化的生态效果远不止于视觉上的绿色景观,它通过自然的空气净化作用,吸收有害气体、降尘、防风沙,为校园提供了更健康的空气。夏季时,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周围环境温度,缓解了热岛效应,尤其在高温天气下,绿植的遮荫效应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室外环境,减少了空调的使用,节约了能源。在这方面,绿化项目通过降低热负荷和净化空气等方式,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气候调节贡献了力量。此外,绿化区域的视觉效果也增进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激发了师生对绿色生态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总体来看,这项绿化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区域的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4.2 美观性与功能性的结合

景观绿化设计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美观性方面,更在于它与实际功能的结合上,打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环境。绿地的布局和设计充分考虑了视觉效果与空间利用的平衡,每一片绿地都能满足美观的需求,同时还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绿化带与道路、建筑物的布局协调一致,不仅能够提升园区的层次感,也使得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设计巧妙地将绿化区域与休闲、娱乐、社交等功能结合,使其成为师生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例如,绿化带与运动设施的融合设计,不仅为校园提供了功能丰富的活动区域,还提升了师生的运动体验和活动便捷性。此外,设计团队在文化活动场地的布局上也做出了精心考量,绿化空间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完美的场地,既能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又能与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的融合。景观照明设计是另一亮点,柔和而合理的灯光不仅增强了校园夜景的美感,也为师生的夜间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通过合理的光源分布,校园的夜间环境既舒适又安全,使得学生们在夜晚依旧能够享受美丽的景色与愉悦的活动体验。总体而言,绿化项目在美观性和功能性方面的成功结合,提升了校园整体品质,创造了一个适合学习、生活和社交的绿色空间。

4.3 后期养护与可持续发展

景观绿化项目的后期养护工作是确保绿化效果持久的重要环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绿化项目完成后,建设方实施了详细的养护计划,确保绿植的健康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持久性。养护工作包括定期的浇水、修剪、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确保了绿化带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和生态功能。同时,养护过程中也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落实,尤其在节水技术的应用上,采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绿化灌溉,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护团队通过持续监测绿植的生长状况,定期进行土壤改良和补充养分,确保植被能够长期生长茂盛。此外,为了提高绿化的可持续性,后期养护中还将采用有机肥料和自然农药等生态技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负担,推动绿色农业与环保技术的结合。这些养护措施不仅有助于延续绿化项目的生态效果,还为未来的环境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创新的养护技术和绿色管理手段,绿化项目不仅在当前提供了优美的景观效果,还为后期的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态功能提供了保障。

五、结论

康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景观绿化工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成功克服了地理环境、施工协调和预算控制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景观照明和水景设计,校园不仅提升了美观度,也为师生创造了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后期养护措施的制定,也为景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类似项目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进一步提升景观绿化的效果与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燕云 . 工业园区室外景观绿化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0):169-171.

[2] 丁浩伦 .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J]. 居舍 ,2025,(14):118-120+165.

[3] 朱奕枫.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J]. 大众标准化,2025,(0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