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监督要点

作者

王永东

身份证号码:150425199110052251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当下,市政给排水工程承担着城市供水保障与污水排放处理的重要使命,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然而,近年来部分市政给排水工程因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导致供水管道渗漏、排水系统堵塞等状况,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还造成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1.1 材料与设备问题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材料与设备质量直接决定工程根基。部分施工单位为压缩成本,采购劣质管材管件,如使用壁厚不达标的 PVC 塑料管,其抗压强度难以承受长期水流压力,极易出现破裂渗漏。某老旧城区排水管道改造项目中,因采用不合格钢筋混凝土管材,投用不到两年便出现管壁裂缝,导致污水外渗污染地下水,修复成本增加近30% 。水泵、阀门等设备安装不规范问题突出。设备安装位置偏差会影响水流动力系统平衡,某市政供水泵站因水泵安装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致使抽水效率下降 15% .阀门调试不到位则可能造成局部水压异常,引发管道爆裂风险,严重威胁城市供水安全。

1.2 施工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决定了施工质量和质量缺陷。在施工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其在管道基础处理阶段,很多工人没有遵守正确的规定,对于软土地基没有正确地加固,在使用的过程中管道因管基差异沉降引发管道的变形和开裂。有一座新居住区的排水管道在进行安装时,管基的垫层不够厚,经过一个半年就发生了管基下沉的问题,然后就不具备排雨水功能。在管道接口进行的施工过程中,接口连接不到位、密封材料使用不匹配,可能会出现问题漏水的现象。如果接口使用水泥砂浆封口,不仅水泥砂浆的比例不合适,另外对于接口的保养并不合适,会出现缝隙,雨水管道接口漏水现象会导致雨水从路面上流动。污水管道接口漏水会降低管道周围的土壤水土流失,并且会污染周围的地下水。

1.3 管理与监督问题

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没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责任人,在施工中没有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手段。某市政给排水项目在施工期间没有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大量的不合格管材流向施工现场,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被迫返工。监督管理不健全引起质量问题。行政监管部门人员少、技术力量弱,无法对施工生产过程实行有效的全面跟踪监督管理,使质量安全事故多发。社会监理单位为了牟取私利,没有履行质量的监督职责,对于施工时的重要环节、隐蔽工程的检查流于形式,发现施工质量隐患不能及时督促整改。

二、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施工前期质量控制

施工图审查是对施工前期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专业人员对图纸进行联合审查,审查管道走线、坡度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审核各专业之间图纸是否存在矛盾。某市政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作中,经过图纸审查,及时发现了排水管线与电力管线存在空间位置上的冲突问题,避免了后续施工中因设计变更情况的出现,从而节省工期15d。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要在其管理中建立严格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查,选择信誉好以及质量好的供应商。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对管道基础施工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在基础施工的地基处理方面,一定要根据不同区域地质进行地基处理,通常的方法是换填法、强夯法等,确保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值;在基础垫层施工方面,一定要严格把控基础垫层厚度和平整度等施工技术参数,利用水准仪等设备、压实度测定仪进行实时检测。在管道安装和接头等方面,把控好管道定位和标高,一般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控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管子坡度达标。控制管道接头的质量,根据相应的管材采取不同的接头措施,比如热熔连接、橡胶圈接口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施工,确保接头可靠、密封性好。

2.3 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验收管理是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重点。建立完善详实的验收制度、标准及流程,组织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管道安装质量、接口密封质量、附属设施施工质量等,针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建立工程质量回访制度,定期对工程进行回访检查,收集使用单位、居民意见,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管道堵塞、漏失等,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三、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监督要点

3.1 政府监督

政府应强化资质审核及备案工作,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应资质证、人员资格证等,对不满足资质要求的单位坚决不予备案。加强工程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进行信用扣分,对于较为严重的给予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加大现场监督的巡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加大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检查力度,利用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的过程监督,提升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

3.2 社会监理监督

明确社会监理单位的职责与职权,要求监理人员依照监理规范与合同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平行检验、巡视检查。强化监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监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及职业操守。建立健全监理工作考核机制,把监理工作质量与监理费用挂钩,对不履行业务职责的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给予处罚,确保监理工作质量。要求监理单位加强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共同保障工程质量。

3.3 施工单位内部监督

施工单位可以由项目负责人带队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监督小组,对施工建设进行全面质量监督。监督小组定期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监督中重点关注现场施工工艺是否良好、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质量验收是否规范等施工质量,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可以制订完善的质量考核管理制度,对质量达标或质量优良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出现问题的员工则予以处罚,督促工作人员关注施工质量,促使所有工作人员对施工质量高度关注。

结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工程质量直接关乎城市的正常运转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对引起施工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深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重点,创建一个囊括从施工期全程、多方参与者在内的质量监督、管控体系,有助于推进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振宇.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监督要点[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建筑编辑部.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大江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2025:605-608.

[2]王燕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门窗,2014,(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