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袁海
身份证号码:370781198706210277
一、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在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成为实现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的关键举措。深入研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缓解资源环境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废弃物产生量持续攀升。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传统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以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建筑行业对砂石、水泥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2.2 研究意义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骨料、再生砖等可利用资源,替代部分天然砂石和黏土砖,缓解自然资源的开采压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对建筑废弃物的合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可减少废弃物填埋和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发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 。
三、建筑废弃物的来源与分类
3.1 来源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过程、建筑拆除过程以及建筑装修过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建筑材料损耗、施工工艺不合理等产生余料、边角料等废弃物;建筑拆除过程中,由于旧建筑物的拆除,产生大量的混凝土块、砖瓦、金属、木材等废弃物;建筑装修过程中,因装修材料更换、改造等产生瓷砖、涂料、木材等废弃物 。
3.2 分类
按照组成成分,建筑废弃物可分为无机类、有机类和金属类等。无机类废弃物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石材等,是建筑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类废弃物如木材、塑料、织物等;金属类废弃物则包括钢筋、铁丝等 。不同类型的建筑废弃物在资源化利用方式上存在差异,准确分类是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基础 。
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4.1 制备再生骨料及制品
将废弃混凝土、砖瓦等无机类建筑废弃物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处理后,可制备成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可替代天然砂石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再生砌块等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可应用于道路基层、非承重结构构件等;再生砖和再生砌块可用于墙体砌筑,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 。
4.2 金属材料回收利用
对于建筑废弃物中的金属材料,如钢筋、铁丝等,通过分拣、切割、熔炼等工艺进行回收再加工。回收的金属材料可重新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减少对原生金属资源的依赖,降低金属冶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4.3 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有机类建筑废弃物如木材、塑料等,可采用回收再加工、焚烧发电、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利用。木材经过加工可制成再生板材;塑料废弃物可通过造粒等工艺生产再生塑料颗粒;部分有机废弃物还可进行焚烧发电,实现能量回收;可降解的有机废弃物经过堆肥处理后,可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
五、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存问题
5.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处理工艺和设备存在效率低、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例如,再生骨料的生产过程中,难以有效去除杂质,影响再生骨料的品质;一些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尚不成熟,处理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
5.2 政策支持与监管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但政策的执行力度和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在监管方面,存在对非法倾倒建筑废弃物行为打击力度不足、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违规操作,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
5.3 公众认知与参与度低
社会公众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在建筑施工和装修过程中,随意丢弃建筑废弃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建筑企业对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废弃物 。
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解决策略
6.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高效、节能、环保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例如,开发新型的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提高再生骨料的品质;研究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成本 。
6.2 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
制定和完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加大对非法倾倒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加强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的监管,确保行业规范发展 。
6.3 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度和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引导建筑企业积极采用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理废弃物,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七、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
7.1 技术智能化与高效化
未来,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处理过程的智能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研发更加先进的处理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
7.2 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化
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将逐渐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
八、结论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政策监管不足、公众认知度低和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健全产业链等策略,并顺应技术智能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高端化等发展趋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浩. 演化博弈视角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D].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23.
[2] 韩蕊. 济南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D].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20.
[3] 王焯平. 基于演化博弈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D].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