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渗透科技劳动教育
叶红梅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
摘要:航空航天领域代表着人类科技的前沿成就。在小学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时渗透科技劳动教育意义非凡。这一渗透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航空航天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模型制作、模拟任务等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际劳动相结合。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技劳动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对航空航天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科技劳动中感受航空航天的魅力并传承航天精神。
关键词: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科技劳动教育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同时也是渗透科技劳动教育的良好契机。
一、跨学科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开发专门的“航空航天科技劳动课程”,将航空航天知识与科技劳动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包括航空航天简史、飞行器原理、航空航天模型制作、太空站建设模拟等。例如,在讲解飞行器原理时,可以安排相应的实验和模型制作环节,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简单的飞行器模型(如纸飞机、橡皮筋动力飞机等),来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
将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和科技劳动教育融入到科学课、劳动课等现有课程中。在科学课上,我们教师在讲解科学原理时引入航空航天的实例,然后在劳动课上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科学课上介绍卫星通信原理后,在劳动课上组织学生制作简易的卫星模型,通过这种跨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科学设计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1. 航空航天模型制作活动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实践活动形式。初级阶段我们组织学生制作纸飞机模型。教师先讲解纸飞机飞行的原理,如重心位置、机翼形状对飞行的影响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纸飞机,并进行飞行比赛。通过不断调整纸飞机的结构,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中级阶段我们开展了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制作。这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螺旋桨的安装、橡皮筋的绕法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到机械原理、能量转换原理等知识,并且通过反复调试,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
高级阶段可以尝试制作遥控飞机模型或者小型火箭模型。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技术要求更高,涉及到电子电路知识、遥控技术、火箭推进原理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更复杂的劳动操作,如焊接电路、组装零部件等,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这些高级模型的制作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完成。
2. 航空航天主题的创意设计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航空航天主题的创意设计活动,如设计未来的太空飞船、火星基地等。在活动中,学生首先要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现有的太空飞船和火星探测成果等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方案。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到建筑设计、生命保障系统设计、能源利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通过绘制设计图、制作模型等方式将自己的创意呈现出来。例如,学生可能会设计出一种利用太阳能和核能混合动力的太空飞船,并且在飞船内部设计了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实现长期的太空旅行。这种创意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学生在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方案的过程中,体会到科技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3. 模拟航空航天任务活动
开展模拟航空航天任务活动,如模拟卫星发射任务或者月球探测任务。在模拟卫星发射任务中,学生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科学家、工程师、发射指挥等。他们需要按照真实的卫星发射流程,进行卫星的研制、测试、发射准备等工作。这要求学生掌握卫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发射原理等知识,并且在模拟过程中,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如组装卫星模型、编写发射程序等。
在模拟月球探测任务中,学生要设计月球车的行驶路线,制作简易的月球车模型,并模拟月球表面的环境进行测试。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技术难点等知识,同时在制作和测试月球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科技劳动能力。
三、家校合作 提升科技劳动素养
在家校合作以提升科技劳动素养方面,有着诸多切实可行的策略。学校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我们学校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家长培训讲座,详细阐述航空航天领域中科技与劳动结合的要点,如火箭制造中涉及的复杂工程技术与大量人力协作。另一方面,学校组织航空航天主题的亲子实践活动,像亲子共同制作简易飞机模型。在活动中,教师先讲解飞机飞行原理等科技知识,然后指导家长和孩子分工合作,从材料准备到部件组装,让孩子在家长协助下亲身体验科技劳动过程。
家长要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在家中,家长鼓励孩子参与线上航空航天科技劳动课程,如跟随教程进行卫星模型搭建,并与孩子一起探讨其中的科技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卫星模型搭建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像卫星的结构设计与太空环境的适应性关系,以及不同材料在卫星建造中的作用等。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航空航天企业或研究机构,让孩子直观感受航空航天工作者的科技劳动场景。同时,家长引导孩子将在航空航天科普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中,如以航天设备的精密性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家务劳动,像整理书架时按照严格的分类标准摆放书籍,擦桌子时要做到一尘不染,从而全面提升孩子的科技劳动素养。
结束语
在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渗透科技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践活动设计和家校合作等实施策略,可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对小学教育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何雨,凌敏,李吉,等.青少年航空特色科普与职业启蒙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4,14(16):14-17.
[2]黄芮,马建勇.航空文化融入科普教育路径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40(01):89-92.
[3]石峰,周琳娜.开展中小学生航空航天类科普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J].天津科技,2023,50(09):73-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