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林青 唐亚丽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江南小学 415100
引言: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研究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营造出更加活跃和互动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交流、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思维碰撞,比如在数学应用题的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启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比如在进行数学实验时,小组成员需协作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环节,每个人都在团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样的合作实践,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促进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在小组中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需要先独立思考问题,再与同伴分享见解,不断交流完善认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实践存在的问题
1. 分组不合理
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分组是确保学习效果的关键,一些教师在分组时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简单粗暴的分组方式,例如将成绩优秀的学生集中为一组,而将学习困难的学生编入另一组,这种做法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反而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缺乏优秀同伴的带动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降低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优秀学生而言,缺少与不同层次同学交流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2.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性格、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得较为被动,习惯于依赖他人完成任务,而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出较强的主导意识,常常占据讨论的主导地位,比如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沉默寡言,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外向、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则频繁发言,甚至包办整个小组的任务,这种不平衡的参与状态影响了小组的整体效率,也让部分学生失去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削弱了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初衷。
3. 教师指导不足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的角色,其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只是布置任务后便放任学生自行讨论,未能及时介入引导,导致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混乱,比如当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或意见分歧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使学生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分组策略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识字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合作意识,采用动态分组的方式,使小组成员之间既能互补又能激发潜能,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将识字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较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形成“小老师”帮扶机制,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交流;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异质分组,如将善于表达的学生与思维缜密的学生组合,提升小组的整体协作效率,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轮换小组成员,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合作,拓宽视野,增强团队意识,不断优化分组策略,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共同成长。
(二)提升学生参与度
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组织“汉字拼图比赛”或“词语接龙接力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增强集体荣誉感,除了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的自我管理与反思能力,可以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分工,促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与不足。
(三)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和支持者,所以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更专业的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向学生讲清合作的目的、流程和规则,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确保学生有方向、有步骤地开展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适时介入并给予引导,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提供启发性问题或建议,帮助他们调整思路、推进任务,在合作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如小组汇报、经验分享、课堂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收获、发现问题,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分组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指导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为了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教师应优化分组策略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教师指导完善评价机制,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吉鑫 . 对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J]. 学周刊 , 2015.DOI:CNKI:SUN:XZHK.0.2015-16-080.
[2] 蒙才源 . 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J]. 神州(上旬刊),2020, 000(0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