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 BIM 技术的应用研究
孔令峰
身份证号码:370881198701012015
一、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合理利用、防洪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传统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模式在信息传递、协同作业、可视化展示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显现。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凭借其集成化、可视化、参数化等优势,为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深入研究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推动水利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利工程中 BIM 技术应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各参与方信息沟通不畅,设计图纸表达不直观,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设计变更、施工冲突等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成本增加。同时,水利工程受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传统技术难以对复杂环境进行精准模拟和分析。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 “数字孪生流域”“智慧水利” 等理念的提出,迫切需要引入先进技术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BIM 技术的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研究意义
BIM 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打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协同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在设计阶段提前发现设计缺陷,优化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在运维阶段为设备管理、安全监测等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推动水利工程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 规划设计阶段应用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BIM 技术可用于地形分析与场地规划。通过导入地形数据建立三维地形模型,直观展示地形地貌特征,辅助设计师进行坝址选择、渠道布局等规划工作。利用 BIM 进行多方案比选,将不同设计方案以三维模型形式呈现,并结合水力计算、结构分析等软件,对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快速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此外,BIM 技术支持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及时发现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如建筑物与管线、不同结构构件之间的冲突,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3.2 施工管理阶段应用
施工进度管理方面,将 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形成 4D 施工模拟,直观展示施工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便于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调整措施。在施工成本控制上,利用 BIM 模型准确计算工程量,进行成本预算和动态监控,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施工安全管理中,通过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场景,如高边坡开挖、深基坑支护等,提前识别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
3.3 运维阶段应用
在水利工程运维阶段,BIM 模型可作为信息载体,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建筑物结构参数、设备运行参数、监测数据等,为运维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通过 BIM 技术实现设备设施的可视化管理,方便运维人员对闸门、水泵等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和维修。利用 BIM 模型进行空间管理,合理规划检修通道、设备存放空间等,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结合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
四、水利工程中 BIM 技术应用现存问题
4.1 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目前,部分水利工程在应用 BIM 技术时,仅停留在建模和可视化展示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协同管理、数据分析、优化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对 BIM 技术与水利工程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研究较少,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交互和深度分析,限制了 BIM 技术应用效果的发挥。
4.2 信息共享与协同困难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等多个参与方,各参与方使用的软件和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难以有效共享和协同。不同专业的 BIM 模型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或错误,影响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水利工程中 BIM 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5.1 深化技术应用
加强对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研究,探索 BIM 技术与水利专业软件的深度集成,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开展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特殊场景下的应用研究,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坝体设计、大型水利枢纽施工模拟等,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优势,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 。
5.2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规范,建立水利工程 BIM 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
六、水利工程中 BIM 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
未来,BIM 技术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实现水利工程设施与 BIM 模型的实时连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与实体工程对应的虚拟模型,为水利工程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 。
6.2 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深化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从规划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到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再到运维阶段的智能化维护,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管理。通过 BIM 技术整合各阶段的信息资源,为项目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七、结论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目前仍面临技术应用深度不足、信息共享困难、专业人才短缺和标准规范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深化技术应用、建立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优化策略,结合与新兴技术融合、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深化和云平台协同设计普及等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推动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助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桂女. 浅析水利工程中 BIM 技术的应用研究[J]. 环球市场,2016(26):268.
[2] 柴 周晓 . BIM 技 术在 水 利 工程 规 划 设计 中 的应 用 研 究 [J]. 水 上安全,2025(4):70-72.
[3] 李 广丰 . BIM 技 术在 水 利 工程 安 全 监测 中 的应 用 研 究 [J]. 水 上安全,2025(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