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应用路径浅谈

作者

王学宇

身份证号码:21052219830504003X

引言

果树作为兼具生态价值、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特殊植物,将其融入城市生态园林造景,既能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又能以春花秋实的季相变化营造独特景观,还可通过果实采摘、科普教育等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城市生态园林中果树造景的重要作用

1.1 生态功能

果树在城市生态园林中是天然的 “空气净化器” 与 “气候调节器”。许多果树具备强大的空气净化能力,如山楂树每公顷每年可吸附粉尘 30.9 吨,梨树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的抗性突出,能有效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在蒸腾作用下,果树通过叶片释放水汽,调节周边小气候。

1.2 景观价值

果树以其丰富的形态与四季变幻的景观,为城市园林增添独特魅力。在树形塑造上,梨树挺拔高耸,桃树婀娜多姿,不同树形相互搭配,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立体景观。春季,樱花、梨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海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夏季,浓密的枝叶带来阴凉绿意。秋季,柿子树的橙红果实、山楂树的艳红果串,与金黄的银杏叶交织,构成绚丽多彩的秋景。冬季,虬曲苍劲的枝干在白雪映衬下,展现别样的线条美感。将果树与亭台楼阁、水系山石结合。

1.3 社会经济效益

经济贡献方面,果树造景的社会、经济功能。果树造景在学校、社区绿化中,对儿童及人民群众开展科普教育,从果树萌芽到结果,孩子们从树苗到果树生长的知识学习,熟悉植物、环境科学规律,增涨环保观念。经济收益方面,果树具有摘果销售或销售深加工水果制品如水果汁、果脯等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的原则

2.1 生态适应性原则

果树造景的首要原则是生态适用性原则,也可以说,造景前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果树种苗的成活率和健康程度。首先,植物的气候适应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地表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果树。比如北方冬天寒冷,应当选择抗寒能力强的山楂、杏树等,如杏树可耐- ⋅30C ;南方气候温和湿润,枇杷、杨梅这类喜温、湿的果树更容易成活,杨梅年平均温度为15-21℃生长情况最佳。其次,根据土壤酸度、土壤肥力、透气程度选择合适的果树,例如蓝莓宜在 pH 值为4.0-5.5 酸性土壤中生长,碱性土壤栽种时需施硫磺粉进行土壤改良,而枣树则不依赖土壤肥料,耐贫瘠,在土壤肥料含量少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正常的生长,因此可在土壤条件一般甚至较差的区域进行绿化。最后,根据果树对当地病虫害情况的抗性进行选择,选择抗病抗虫性强的果树以降低化学防治药剂的用量,保持生态平衡。

2.2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给予果树造景审美意义与文化艺术含量,在植物造景的构图和布局上可以通过孤植、丛植、群植等方式创建出各种各样的景观造型。在孤植树选栽方面,要对树形结构美观与果树观赏性强的果树进行挑选栽植,如柿子树姿态挺拔可观可以对园林植物单独作为主景体现个体美;对丛植树来说,则是在果树栽植上将两种或 3 种果树一起种植,如种上桃树、梨树等,通过树种的高度变化、通过花色的相间来体现动感。在群植树上,就是用大面积的植株种植同种或者多种果树,如做成 “万亩桃园” 的情景。

2.3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指果树造景满足城市园林的实际功能需求。从空间功能来说,针对不同园林空间采用符合需求的果树。种植于公园里的果树可以选用美观,果实可以食用的果树,如樱桃树,既美观又可以供游客采摘体验;行道树种植时应选择具有挺拔的枝干、适于修剪整形的果树,如枣树,其枝形整齐、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而且果实不易下落妨碍行车。从人的行为需求来说,应考虑到果树种植的安全性与可达性。可以在果实成熟时设置果树防护安全网,防止果实掉落伤到行人。针对休闲区做好果树周围采摘的游览道路布置,方便市民近距离观赏、体验。

三、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的技术要点与养护管理

3.1 苗木选择与处理

大树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果树造景的成活率及造景后所产生的景观效果。就品种选择而言,尽量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即所谓的乡土树种,如北方以山楂、海棠为主,南方以柑橘、杨梅为主,从而降低不适气候条件带来的不适应导致生长。为了满足园林造景需要,选用树形优美、观赏期长、果实优良的树形,如树形整齐的柿子适宜用作道路行道树,开花繁多、果实繁硕、色泽鲜艳的樱桃树可作为庭院绿化树种。起苗处理上,起苗时尽量保证根系完整,尽量带土球起苗,降低对根系的伤害。

3.2 种植时间与方法

把握时机,讲究方法是果树正常生长的前提。落叶果树一般宜在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栽植,此时树体处于休眠状态,蒸腾作用较小,利于根系生长。方法上根据苗木大小、根系情况挖种植穴,深宽应比苗木土球大 20-30 厘米,底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将苗木放入种植穴中央,扶正后填土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浇透水定根,下沉土壤与根系贴紧。

3.3 浇水与施肥

浇水施肥:为果树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及养分,浇水根据“见干见湿”的原则,根据果树的生长阶段、季节和天气状况浇水。在果树萌芽期、花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让果树花芽分化、新梢旺盛生长;在夏季高温干旱情况下,加大灌溉频次,早晚会水,防止在正午气温高的时候浇水,导致根系灼伤;在秋季果实的膨大期保证土壤见干见湿,让土壤保持水分供应,防止果树因水分供应不足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冬季根据季节不需给果树进行太多浇水,让土壤保持在较干燥的状态,保证果树具备抗寒能力。追肥施肥遵循以有机肥料为主的规律,冬季时在果树果实的采收后进入果树的春季周期,结合农家肥及饼肥催壮树势。追肥施肥结合果树的生长周期来进行。在春季萌芽初期,对果树追施氮肥,增加新梢生长。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果树正常生长、保持景观效应的关键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农业防治上,搞好果园管理,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光,及时清扫病枝、落叶及落果,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物理防治,可以悬挂糖醋液诱杀果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

结语

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融合生态、艺术与实用价值,通过科学选种、遵循造景原则、规范技术管理,在多样场景中发挥显著效益。尽管当前面临品种适配、养护管理等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与理念更新,未来通过加强品种培育、优化养护模式,果树造景将为城市增添更多生态魅力,实现生态效益、景观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助力城市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怡涵.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应用研究[J].中国果业信息,2020,37(09):19-21.

[2]崔焱森,于桂芬.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2,(0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