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

作者

尹欣迪

身份证号码:370306198404192542

引言

在化工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化工机械设备作为生产运行的核心载体,其管理与维修保养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性能与经济效益。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介质复杂等特点,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生产中断、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然而,目前部分化工企业存在设备管理理念陈旧、维修保养技术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概述

1.1 化工机械设备的特点与分类

化工机械设备具有高复杂性、强腐蚀性、高危险性等显著特点。由于化工生产需处理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强腐蚀性介质,设备需具备优异的耐高温、高压性能,以及良好的防腐蚀能力。反应釜需承受剧烈的化学反应与严苛工况,管道系统要抵御腐蚀性介质侵蚀。从分类来看,化工机械设备主要分为反应设备、传热设备、传质设备、动力设备和储运设备。反应设备如各类反应器、聚合釜,是化工生产核心;传热设备像换热器,用于热量传递;传质设备如精馏塔,实现物质分离;动力设备包括压缩机、泵,提供动力。储运设备则负责物料存储与运输,不同设备在化工生产中发挥独特作用。

1.2 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有效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是化工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石。能保障生产安全,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潜在故障,防止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风险。可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定期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连续性与产品质量。此外科学的设备管理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避免因过度维修或过早更换设备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能源与物料损耗,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

1.3 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基本理论

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基本理论涵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可靠性理论和预防性维护理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强调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靠性理论通过研究设备故障规律,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预防性维护理论则主张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制定维护计划,防患于未然。这些理论相互补充,为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提供了科学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策略,实现设备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

二、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策略

2.1 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化工机械设备高效运行的起点。在设备选型与采购环节,需综合考量化工生产的工艺需求、介质特性与工况条件。针对强腐蚀性介质,应选用耐腐蚀合金材料设备;处理易燃易爆物料时,设备需满足防爆标准。对比不同供应商的设备性能、价格与售后服务,确保采购高性价比设备。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同样关键,严格按照安装规范进行操作,对设备的水平度、垂直度、密封性等进行精准校准,避免因安装误差影响设备性能。调试过程中,模拟实际生产工况,全面检测设备的运行参数与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为设备正式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2.2 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是保障化工生产连续性的核心。设备操作规程制定与执行是重中之重,结合设备特性与生产工艺,制定详细、规范的操作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并通过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对于高温高压反应釜,需明确升温、降压的速率要求与操作步骤。设备日常巡检与状态监测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巡检人员通过听、看、摸、测等方式,检查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等参数,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2.3 设备档案与信息化管理

设备档案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应该对设备的基本信息、安装调试信息、运行维护信息、故障信息等进行整理并进行分类归档动态更新。通过设备档案,可以跟踪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转情况,为设备分析及决策提供资料。进入信息时代,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设备管理也是必然。

三、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

3.1 常见维修保养技术类型

目前,常见的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主要有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和状态维修,其中预防维修则是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或使用次数,定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清洁、润滑、易损件的更换,以减少设备的突发故障出现,如对化工泵的轴承润滑每 6 个月保养一次,对阀门的密封件定期进行更换。状态维修是依托传感器、监测仪器,实现对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的数据采集,依据数据分析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施精确判断,以此准确定位设备的潜伏故障,并在设备性能出现降低或故障前安排维修,可有效提升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维修的效率,是现今化工企业维修应用较多的一种维修方式。

3.2 关键零部件维修保养技术

化工机械中影响整个机械系统性能的零部件的维修与维护,对于化工机械齿轮、皮带、联轴器等传动部件的检查和清扫,对齿轮箱进行润滑油补充,皮带的松紧,确定设备传动的精准度和可靠性。联轴器发生对中现象偏差,及时对联轴器进行校验,避免增加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设备的密封性能对化工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机械密封对机械的密封面的磨损和变形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更换密封失效的密封垫片;填料密封在发生介质泄漏的时候,及时添加填料或更换填料;压力容器的维修必须按照规范操作,定期检测,检查压力容器壁厚以及焊缝质量情况,通过无损探伤技术检测其内部缺陷,以保证压力容器在限定的压力参数范围内运行,避免容器发生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3.3 新型维修保养技术应用

新维修保养技术的发展,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发生改变。通过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无损检测手段,无需破坏设备机构即可准确认定设备内部裂纹、孔洞等缺陷,为设备维修决策提供依据,适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焊缝等设备的检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运行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化处理,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故障的模型,对设备故障提前预知。对于设备故障可由专家远程获得设备数据后对设备故障诊断以及维修指导意见,降低维修人员现场维修工作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设备检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结语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是化工企业稳定运营的关键。科学的管理策略与先进的维修技术,有效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提升了生产效益。但目前仍存在诸多挑战,需企业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引进新技术并加强人才培养。未随着技术创新与管理理念革新,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将迈向更高水平,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宋安鑫,张孜强,孙文标.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24):38-40.

[2]焦艳虎,段成宪,兰小云.化工设备管理的化工机械维修保养技术[J].模具制造,2024,24(10):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