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环境评价视角探析环保工程的发展

作者

刘静

身份证号码:372330198807242243

引言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环保工程作为解决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的关键手段,其发展至关重要。环境评价通过科学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环保工程决策、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是保障环保工程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一、环境评价与环保工程相关理论概述

1.1 环境评价理论

环境评价是以科学方法预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缓不良效应策略的系统性工作。其内涵涵盖对项目建设前、中、后期的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估,核心在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方法体系上,常采用清单法、矩阵法、模型法等工具。清单法通过罗列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逐项分析。

1.2 环保工程理论

环保工程聚焦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其范畴覆盖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及噪声控制等领域。环保工程的发展历经从单一末端治理到全过程防控的转型,当前已形成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污水处理工程为例,需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结合区域水质特点与排放标准,设计针对性处理工艺,体现了环保工程理论中技术适配性与系统优化的核心要求。1.3 环境评价与环保工程的关系

环境评价与环保工程存在紧密的双向互动关系。环境评价为环保工程提供决策基石,在项目规划阶段,通过评估潜在环境风险,明确工程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环节中,依据评价结果优化工艺参数与设备选型,如在垃圾焚烧项目中,通过环境评价确定最佳焚烧温度与烟气净化方案,降低二噁英排放风险。而环保工程则是环境评价的实践延伸,工程实施效果直接验证评价结论的准确性。若某工业园区废气处理工程未能达到环境评价预期的净化效率,需回溯评价过程,修正技术参数或补充污染防治措施,进而推动环境评价方法与标准的迭代更新。

二、基于环境评价视角的环保工程发展问题剖析

2.1 对环境评价的认识不足

部分地区和企业对环境评价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知,将其视为项目审批的 走过场环节。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缩短项目周期、降低成本,刻意弱化环境评价的风险预警功能,甚至存在篡改数据、虚报环境影响的违规行为。环境评价的宣传教育工作存在明显短板,公众和企业对环境评价的流程、意义及法律责任了解不足,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监督的良好氛围。这种认知偏差导致环境评价难以充分发挥对环保工程的指导作用,使得部分环保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因前期环境风险预估不足,引发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2.2 环境评价方法不科学

当前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存在滞后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评价方法的理论更新缓慢,部分模型和标准已沿用多年,无法准确反映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项目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项目特性。

2.3 环境评价与环保工程建设脱节

环境评价与环保工程建设各阶段存在明显的衔接断层。在设计阶段,工程设计单位未能充分吸收环境评价报告中的优化建议,导致部分污染防治措施难以落地实施;施工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沟通机制,随意变更设计方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环境评价提出的环保要求无法得到严格执行。在运营阶段,环境评价的跟踪监测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导致环保工程的实际环境效益大打折

扣。

2.4 环保工程市场不规范

环保工程领域的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越来越严重,为了中标,有的企业故意压低其价格,后期在工程实施中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环保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其次,相关监管措施机制缺失,部分企业的资质考核、工程验收方面的监管薄弱,致使部分没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再次,环保工程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对企业守约能力和诚信建设方面缺乏相关约束,部分企业建成后无法投入生产,引发二次污染的同时,又浪费了社会资源。

三、基于环境评价视角推动环保工程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环境评价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

加大环境评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媒体宣传报道,拍摄以环境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公益视频,利用互联网开通环境评价知识普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网络平台,使大众清晰认识到环境评价对环保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对比列举违法工程项目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教育人们学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将环境评价知识带入校园,即在中学、高中等引入环境保护的课程,在大学涉及到相关的专业课程时安排有关环境评价实训的内容,使他们接受更多的环保知识的教育。

3.2 完善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环境评价手段的创新和更新,科研单位提高对新型物质环境评价方法的研发力度,如微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环境评价技术手段,建立相关的环境污染环境评价方法和科学的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另一方面,在环境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中,实现统一的评价规范。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专家编制各行业、各地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规范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环境评价步骤,杜绝出现因为规范不一致产生的评价混乱局面。

3.3 规范环保工程市场秩序

要加强整个市场环境,设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设立及准入的监督管理,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对一些没有技术资质、信用较差的企业要大力进行剔除,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工程管理全过程监管措施,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工程进度、资金来源、工程项目材料质量等进行统一公示,用定期检测及随机抽查等方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重拳打击建设单位对各类偷工减料、数据造假等行为;健全和完善市场鼓励机制,对技术先进、环境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工程,在税收减免、资金补助方面给予政府政策鼓励,鼓励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研发的能力。对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章程,开展行业内技术研讨及诚信评比,帮助行业树立平等的市场竞争规则。

结语

环境评价是推动环保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通过正视当前在认知、方法、协同及市场层面的问题,落实宣传教育、技术革新、规范监管等策略,可有效促进环境评价与环保工程深度融合。持续完善环境评价体系,强化其对环保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科学指导,将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稳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雅静, 李杨. 基于环境评价视角下环保工程发展研究 [J]. 工程与建设,2022,36(04):917-918.

[2]刘艳华,许梦婷,陈林峰.基于环境评价视角探析环保工程的发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