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探讨

作者

蒋芳龙 张仕健

身份证号码:370304198612090636 身份证号码:371328199610033036

引言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化工机械设备作为化工生产的核心载体,涵盖反应设备、分离设备、动力设备等多种类型,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生产流程的连续性、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生产停滞、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重大安全事故,对人员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一、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解析

1.1 常见维修保养技术类型

化工机械设备常见维修保养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维修、事后维修和改善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基于设备运行规律和历史数据,在故障发生前采取的维护措施,旨在降低设备故障率。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的修复工作,适用于故障后果较轻、维修成本较低的设备。一些辅助性的输送皮带机,当其皮带断裂时,可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更换皮带,恢复设备运行。但事后维修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和额外的经济损失。改善性维修则是在设备维修过程中,针对设备设计或制造缺陷进行改进,以提高设备性能和可靠性。

1.2 关键零部件维修保养技术

化工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维修保养技术至关重要。在传动部件方面,齿轮传动是常见的传动方式,其维修保养需关注齿轮的磨损情况,定期检测齿面磨损量和齿侧间隙,当磨损量超过允许值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密封部件的维修保养直接关系到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机械密封是化工设备常用的密封形式,维修时需检查密封端面的磨损、腐蚀情况,确保密封面平整光洁;更换失效的密封圈,保证密封性能。

1.3 新型维修保养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新型维修保养技术在化工机械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诊断技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故障的精准预测和诊断。例如,通过建立设备故障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前识别设备潜在故障。纳米修复技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对磨损、腐蚀的零部件表面进行修复。纳米颗粒能够填充零部件表面的微小缺陷,形成高强度、高耐磨性的修复层,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

二、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现存问题

2.1 管理层面问题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层面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设备管理工作混乱。在设备档案管理方面,存在资料缺失、记录不完整的情况,难以对设备的运行历史和维修情况进行全面追溯。此外,设备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确定责任主体,影响维修效率。

2.2 技术层面问题

在技术层面,许多化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维修保养技术,技术手段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设备的维修需求。设备检测手段有限,过度依赖人工经验判断,缺乏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企业对新型维修保养技术的应用推广不足,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智能化诊断、纳米修复等新技术难以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发挥作用。

2.3 人员层面问题

化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水平受限人员素质问题。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差,不熟知设备

的正确使用和性能,错误地使用容易造成设备被破坏。维修人员专业性的差异,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在面对新型的设备与修理设备技术时知识不精通,经常在进行化工设备维修时不能及时快速地确定维修故障。

2.4 成本类问题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成本问题。维修保养成本高,零部件尤其是关键零部件采购价格较高且大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采购费用高;维修保养计划不合理且维修保养过多,浪费资源,加大维修保养的费用;企业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认识,对维修保养的投入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和实时监控,不利于企业正常开展设备维护检修、更新升级工作。

三、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优化策略

3.1 完善管理体系

化工企业应建立起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统一设备管理标准和规范,制定设备管理流程,规定各部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职责;建立详细的设备台账,将设备基本信息、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维护与保养等相关情况都记录到案,实现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设备的安装、运行以及维修工作,并将所有岗位的责任落实到位,禁止相互推卸责任。

3.2 创新技术应用

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引进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检测设备,推广智能化诊断技术,建设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加大与科研院校、技术企业合作力度,开展新型维修保养技术研究应用,如纳米修复、3D打印等,提升设备维修效率与质量。

3.3 加强人员培养

加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制订专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课及实际操作演练,提升人员操作水平及维修能力。根据岗位需求安排培训,如对操作人员开展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培训、对维修人员开展设备维修技术和故障分析培训。设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学以致新、学以致用,对员工采取技术或技能进行奖励。

3.4 优化成本控制

合理安排企业维修保养计划,杜绝过度维修、维修不足的不合理情况发生。根据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找出合理的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提升维修工作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加强设备零部件采购管理,开展供应商评估工作,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做好维修保养费用预控,严格控制支出成本,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解决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语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是化工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安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解析维修保养技术,剖析现存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化工企业应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动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创新技术应用,加强人员培养,优化成本控制,确保化工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鹏.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研究[N].安徽科技报,2025-03-19(013)

[2]宋安鑫,张孜强,孙文标.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24):38-40.

[3]孙磊.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