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制造中机械电气协同控制研究

作者

刘敬尧 张颖

身份证号码:370303198712297048 身份证号码:372330198410083344

一、引言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智能制造融合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机械电气协同控制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贯穿于智能制造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设备的精准运行到生产线的高效协作,都离不开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技术的支持。通过对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与协同管理,能够实现设备的精确运动控制、高效能量传输以及智能决策,使制造过程更加灵活、高效和可靠。因此,深入研究智能制造中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技术,对于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机械电气协同控制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

2.1 提升生产效率

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中,各类机械加工设备与电气控制系统紧密配合。机械电气协同控制能够根据生产任务的需求,精确协调机械部件的运动与电气控制指令的执行,实现设备的快速启停、精准定位和高效运行。例如,在自动化装配线上,机械手臂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抓取、搬运和装配零部件,减少设备的空转时间和等待时间,从而显著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2 保证产品质量

精确的机械电气协同控制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电气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预设的参数和工艺要求,对机械部件的运动进行精确调整和控制,避免因机械运动误差或电气控制偏差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如在精密加工过程中,通过机械电气协同控制,能够精确控制刀具的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3 实现柔性生产

智能制造强调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技术使生产设备具备更强的可编程性和可重构性。通过调整电气控制程序和机械结构的配置,能够快速切换生产任务和产品型号,实现不同产品的柔性生产。例如,通过改变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和刀具配置,即可实现对不同零件的加工,无需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

三、机械电气协同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式

3.1 基本原理

机械电气协同控制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将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控制。机械系统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实现具体的运动和操作;电气系统则作为控制中枢,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械系统的运行参数,如位置、速度、力等,经过控制器的分析和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驱动执行元件(如电机、电磁阀等),从而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同时,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又会反馈给电气系统,形成闭环控制,确保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实现方式

实现机械电气协同控制,需要构建完善的控制系统架构。该架构通常包括传感器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传感器层负责采集机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层;控制层一般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计算机、专用运动控制器等组成,它们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依据预设的控制算法和工艺要求,生成控制指令;执行层则由电机、液压 / 气动元件、机械传动机构等组成,接收控制层的指令并执行相应动作,实现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此外,还需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确保系统的协同运行。

四、智能制造中机械电气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

4.1 智能控制算法

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是实现机械电气高效协同控制的核心。常见的智能控制算法包括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PID 控制算法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比例、积分、微分参数的调整,能够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模糊控制基于模糊逻辑理论,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适用于难以精确建模的机械电气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实现对复杂系统的精确控制;自适应控制则可以根据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保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4.2 多轴联动控制技术

在智能制造设备中,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多轴联动控制技术至关重要。多轴联动控制能够使多个机械轴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协同运动,实现复杂曲面的加工和精确的操作。通过对各轴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进行精确协调控制,结合插补算法(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将复杂的运动轨迹分解为多个轴的简单运动,确保机械系统能够准确地执行控制指令,完成高精度的加工任务。

4.3 信息融合与通信技术

为实现机械电气协同控制,需要对来自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利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将不同类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系统状态信息。同时,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如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Profibus、CAN 总线等),实现控制层与传感器层、执行层之间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保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互畅通无阻,从而实现机械电气系统的协同运行。

五、智能制造中机械电气协同控制面临的挑战

5.1 系统复杂性增加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功能日益复杂,机械电气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这导致系统的组成结构更加庞大,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给机械电气协同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5.2 多学科知识融合困难

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差异较大,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存在困难。设计和研发人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但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5.3 数据安全与可靠性问题

在智能制造环境下,机械电气协同控制系统依赖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包括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等,一旦数据泄露或遭到篡改,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

六、结论

智能制造中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技术对于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当前面临系统复杂性高、多学科融合困难、数据安全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与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以及绿色节能化等发展趋势将为其带来新的机遇。未来,持续深入研究和创新机械电气协同控制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耀南,江一鸣,姜娇,等. 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制造应用[J]. 自动化学报,2023,49(3):494-513. DOI:10.16383/j.aas.c220995.

[2] 吴冲. 基于双AGV 的机械臂协同控制系统研发[D].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23.

[3] 武爱国. 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中原工学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