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儿童友好” 视角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徐晓燕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坝幼儿园

一、“ 儿童友好” 视角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的意义

(一)增强教师儿童视角意识

强化教师有儿童视角意识,有益于重新审视以及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与成长特性,借助转换视角,教师可更精准地体察儿童的情感体验,明白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动机,在教育实践里做出更为恰当的教育决策,这样的视角转换可为教师摆脱成人本位的思维定式,切实达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师幼关系朝着和谐方向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儿童视角的确定可帮助教师更出色地设计并实施游戏化课程,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促使其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优化师幼互动关系

优化师幼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诸多益处,可营造出平等、民主且温暖的教育氛围,推动儿童在身心方面实现健康发展,良好的师幼互动可提高儿童内心的安全感以及归属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倘若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展开互动,便可切实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表达能力,培育其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情感智力。积极的师幼互动还可以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发展需求,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达成优质的教育目标,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优化,还可促进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得以有效开展。

二、“ 儿童友好” 视角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的策略

(一)前置保障:以童为本课程规划,编织成长的翅膀

从儿童友好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规划,要深入领会儿童的认知特性以及发展规律,这样的规划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需求来开展,充分尊重幼儿作为主体的地位,使得游戏切实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优质课程规划需以对幼儿发展水平的科学评估作为基础,借助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精准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以及能力现状。幼儿园教师要深入拓展选择材料的深度和广度,为幼儿们创建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自然探索乐园 [1]。

在实践方面,“童趣农场”主题活动呈现出有创新性的课程设计想法,教师在教室中构建了一个微型农场场景,设立了种植区、饲养区以及农产品交易区等多个功能空间,课程开始时,幼儿们被邀请成为“小农场主”,自主挑选感兴趣的区域展开探索,在种植区,幼儿经由亲手播种、浇水以及观察植物生长的进程,顺理成章地掌握植物生长的基础常识。饲养区配备了小型动物模型以及相关饲养工具,幼儿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培育责任心与同理心,农产品交易区借助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买卖农产品的过程里,发展数学思维与社会交往能力,教师格外重视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在活动进程中,始终保持敏锐观察,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例如当发觉幼儿对植物生长存有疑惑时,会引导幼儿借助绘制生长日记来记录观察结果,当幼儿在交易区碰到计算难题时,会采用情境化的方式,协助幼儿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这种基于儿童兴趣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达成了多领域知识的自然融合。

(二)过程提升:深化幼儿主动参与,让每颗星星自主闪耀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乃是提升游戏化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游戏化课程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其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索契机,教师要用心设计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构建起有效的同伴互助机制,运用个性化的指导策略,让每个幼儿都可在游戏里实现充分发展,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幼儿的主动建构,重视借助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快乐和满足,其个人经验也能得以不断建构和重组[2]。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材料,创设出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探索空间,整个教室被精心布置成了海洋世界的模样,其中设有深海探测区、海洋生物研究站以及海洋环保基地等有不同功能的区域,幼儿们在这里化身为“小小海洋科学家”,可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探索的方向。在深海探测区里,幼儿们借助操作简易的潜望镜以及放大镜,去仔细观察不同海洋生物模型所有的特征,在海洋生物研究站中,幼儿们相互合作共同绘制海洋生物图谱,并且一起讨论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在海洋环保基地内,幼儿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艺术品,以此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采用了分层递进的指导方法,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鼓励他们担任小组长,带领其他同伴开展探索活动,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幼儿,则借助示范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融入集体活动当中,教师还格外关注幼儿的即时反应,依据幼儿的探索需求及时对活动内容做出调整,比如说当发现幼儿对海洋污染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及时增设了“海洋清洁行动”这一环节,让幼儿凭借角色扮演深入地体验环保工作的意义。

(三)后续跟进:可持续发展支持,为梦想续航

要为梦想续航就得构建起一整套完整的支持体系,借由深化家园协同育人机制,去建立科学的儿童成长档案管理办法,完善多元的评价体系,这种持续性支持不光留意幼儿在园里的发展轨迹,还得延伸到家庭教育范畴,以此形成教育合力,借助建立动态且开放的评价机制,给每个幼儿的持续发展给予有力支撑。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生成课程的过程中时刻反思课程在幼儿各领域发展关键经验上产生的发展价值,及时在欠缺或薄弱的发展领域创生相应活动[3]。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富有创新地运用数字化工具搭建起了家园共育的平台,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云图”,上面记录着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方方面面,家长借助移动端可实时查看孩子的活动照片、作品展示以及发展记录,平台另外设置了“童话时光”板块,鼓励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和孩子一同创作故事,并且把美好的亲子时光分享到平台之上,引发其他家庭之间的互动与讨论。

结语:

当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存在不少挑战,需要从理念到实践进行创新与突破,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游戏化课程建设,能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有意义,幼儿园要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课程实施办法,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完善家园共育机制,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凭借理念引导、过程优化和持续支持,游戏化课程实施质量会提升,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创造性发展,为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实现幼儿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 儿童友好理念下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实践路径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5):170-172.

[2] 陈欣宇 , 崔瑩婕 . 儿童友好理念视域下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构建路径 [J]. 山西教育 ( 幼教 ),2024,(12):13-15.

[3] 李雨昕 , 刁羽 , 黄彩艳 , 等 .“儿童友好”视角下幼儿园生成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J]. 早期教育 ,2024,(44):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