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

汤兴逢

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830026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完善等一系列新问题,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对政工队伍建设提出更高标准。当前部分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存在结构老化、知识体系更新滞后、工作方法与时代脱节等多方面的通病,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发挥。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新时代政工队伍建设的核心要求,探索队伍优化路径,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巩固企业意识形态阵地、推动企业取得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难点

(一)队伍结构失衡,后备力量薄弱

当下,国企政工队伍老化严重,年长人员比例偏高,年轻力量不足。年龄较大的人阅历丰富,但是思想容易凝固,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该团队专业背景杂乱,科班出身的人员较少且大多是调岗过来的,专业知识体系欠缺。另外,企业对人才储备规划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造成了团队青黄不接的局面,难以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 [1]。

(二)专业能力短板,难以契合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企的政工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但是目前政工队伍中存在着很多的能力短板,部分员工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比较浅薄,难以传递到员工的心中。工作方法上对传统形式的依赖和新媒体运用能力的欠缺难以引起员工的重视。面对员工的多元思想和跨学科知识的匮乏,企业难以准确地进行心理把握和疏导。

(三)激励机制缺失,工作动力不足

国企政工岗位激励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绩效考核不够完善、效果难以量化、绩效和付出不相称、报酬偏低等。狭窄的晋升通道和有限的发展空间影响了职业预期和工作热情。企业重业轻政,政工人员成就感和认同感不高,工作积极性受挫折,缺乏创新动力,优秀人才容易流失,妨碍了队伍的稳定和效能的提高。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政工专业素养和能力

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政工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其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思想引领力和凝聚力的提高,完善培训体系是提高政工专业能力的关键方法。现在政工工作已经从传统思想教育变为“思想引导 + 价值创造 + 风险防控”多种职能,对政工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建立和岗位需求匹配的培训体系[2]。

国有企业应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培训内容,把党的创新理论(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共情沟通、矛盾调解技巧)、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如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合规风控体系以及新媒体传播技术(如短视频制作、舆情监测工具)作为核心课程,形成“理论 + 技能 + 实践”的培训框架。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打破传统集中上课的模式,采用“线上碎片化学习 + 线下沉浸式研讨”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企业大学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思政专题频道开设定制课程,让政工人员自己安排学习进度;线下组织“政工干部能力提升工作坊”,邀请省委党校专家、央企资深政工导师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模拟职工思想疏导场景、复盘重大舆情处理案例,提高实操能力。

(二)构建考核机制激发政工履职尽责活力

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好好工作活力是推动企业思政工作从“有”到“有效”转变的核心支撑,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是让政工好好工作的制度保障。因为政工工作有“价值难看见、成效慢显现”的特点,所以要打破传统量化考核的限制,建立“定性和定量结合、过程和结果都重视”的考核体系 [3]。

考核指标设计用“双维度多因子”结构:定量维度关注能计量的工作成果,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覆盖率( ⩾95% )”等核心指标;定性维度重视能力和价值贡献,从政治判断力、专业能力、群众认可度三个角度设置评价标准,通过360 度评估进行综合判断。

考核实施与结果应用建立“动态考核 + 长效激励”机制:采用“月度过程跟踪 + 季度绩效评估 + 年度综合考评”方式,用数字化考核平台记录工作情况;把考核结果和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人给予培养、培训及绩效奖金增加等奖励,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岗位适配性评估,形成良好竞争局面,激发政工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实践锻炼增强政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市场变化多、企业需要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政工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加强实践锻炼是提升政工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方法。国有企业要按照“实战、需求”原则,建立多种实践锻炼平台,让政工人员从办公室到一线,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一方面,建立“岗位轮换和项目历练”两种实践方法。岗位轮换上,让政工人员到生产车间、项目一线、信访部门等重要岗位工作6 - 12 个月,参与安全生产宣传、职工权益维护等工作,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增强对职工需求的感知。项目历练方面,成立“政工和业务”跨部门小组,让政工人员负责或参与企业重大改革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如薪酬制度改革时,政工人员负责解释政策、疏导思想,减少职工抵触,保障改革进行。

另一方面,建立“实践指导和成果转化”支持体系。为参与实践的政工人员安排“双导师”(企业党委成员做政治导师,资深业务骨干做业务导师),定期开实践指导会,帮助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实践成果转化方法,要求政工人员实践结束后写《岗位实践工作报告》,总结思想政治和业务工作结合的创新方法,如“班前会微思政”等,并在企业内部案例库推广,提高政工队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提升和企业的长久发展。通过健全培训体系,提高专业素养,构建科学考核机制,激发履职活力,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系统性的措施,它能够有效突破队伍建设的瓶颈,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形态根基,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岳丹. 新时期推动企业党建与政工工作融合发展的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 ,2025,(18):125-127.

[2] 黄丹艳 . 新时期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提升和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J]. 四川劳动保障 ,2025,(09):52-53.

[3] 扈晓娜 . 政工队伍建设与国有企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分析 [J].现代企业文化 ,2024,(1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