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假期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谭威

重庆市潼南区大佛初级中学校 402660

本文系潼南区教育科学规划办2024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数学假期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Ghb06)的成果

摘要:“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假期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及假期需求的调研,设计出多样化假期作业。包括前置型作业,让学生提前自主探究新知识;实践型作业,如测量生活物体、制作数学模型,培养综合探究能力;趣味性作业,像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编写,激发学习兴趣;开放性作业,设置条件多样、解法不唯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经实践检验,这些作业有效激发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与主动性,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减轻了学生假期作业负担,也为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假期作业的科学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双减”背景  初中数学假期作业设计 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假期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双减”政策于2021年7月24日由国家教育部出台,该政策对学生课后书面作业总量及其完成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政策的出台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作业设计,包括初中数学作业,假期作业也包含在内。

(二)教学现状背景

1.学生成绩分化与作业相关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数学成绩存在不同层次的分化现象,课堂课下作业完成质量差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基础好的学生往往用时短、效率高,而基础不好的同学做题磨蹭,效率低,耗时长,进度慢。这种成绩的分化反映出原有的作业设计存在问题,假期作业设计也需要做出调整以应对这种情况。

2.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模式往往千篇一律 ,缺乏趣味性、层次性,缺少生活气息,这必定会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实效性也会随之下降。假期作业如果依旧按照传统模式设计,学生可能更加缺乏完成的动力。

缺乏分层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概念教学后的作业布置上,如果不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因作业难度过高而产生畏难情绪,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可能因为作业缺乏挑战性而无法提升能力,假期作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学生发展需背景

1.减轻负担的需求

学生在假期也需要适当休息,过重的假期作业负担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初中数学假期作业设计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能够在假期有时间放松和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

2.提高素养养的需求

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看,传统假期作业往往注重知识的巩固,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假期作业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 研究的重要性

一方面符合政策要求,“双减”政策对学生课后作业总量和完成时间有明确要求,假期作业也属于作业范畴,进行合理设计能有效减轻学生假期作业负担,避免过度作业用学生大量休息和自主发展时间,这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一方面提升学习兴趣和素养,假期是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如果数学假期作业设计得有趣,多样且富有挑战性,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因传统枯燥作业导致的厌学情绪,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方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上存在差异,假期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探索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等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假期中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提升。

三、作业设计策略

(一)分层作业设计

1.基础巩固层

针对数学学习较为困难、基础薄弱的学生。例如,在假期作业中布置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基础知识点的练习题。以有理数运算为例,可以设计一系列涵盖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基本运算能力。

2.能力提升层

适合数学成绩中等、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在学习了函数相关知识后,布置函数图像绘制、函数性质分析的作业。像给定一个二次函数,要求学生绘制其图像,并分析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等性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拓展创新层

针对数学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 探究性的作业。例如,探究某种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建筑物高度的实践探究),或者让学生自主研究一个数学家的生平与数学贡献,并写一篇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趣味性作业设计

1.数学游戏类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如设计数学棋类游戏,棋盘上的每-步移动都与数学运算或数学规则相关,像根据骰子掷出的数字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如掷出3 ,前进3格,若格子中是一道数学题,正确解答才能停留在此格)。

2.数学故事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点创作故事。例如,以勾股定理为背景创作一个冒险故事,故事中主角需要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激发创作能力。

(三)实践性作业设计

1.生活数学调查

让学生在假期中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进行调查。如调查家庭每月水电费的计算方式与数学的关系,分析水电费单价、用量与总费用之间的函.数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2.数学手工制作

结合几何知识,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例如,用卡纸制作正方体、三棱锥等几何体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结构和特征,增强空间观念。

四、实施过程与评估

(一)实施过程

1.作业布置规划

在假期开始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假期作业计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作业内容和要求。

2.指导与反馈

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如班级群、作业APP等)为学生提供作业指导,解答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作业进度和困难。

(二)评估

1.作业完成质量评估

从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假期作业进行评估。对于分层作业,不同层次的作业评估标准也应有所区别,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在自己的能力层次上有所进步。

2.学生反馈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假期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学生对作业趣味性、难度、实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以便对作业设计进行改进。

在“双减政策推行下,对初中数学假期作业设计展开实践研究。本次研究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数学素养。实践中,设计了多样化假期作业,如前置型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新知识,通过作业单形式引导自主探究;复习型作业注重知识脉络梳理,进行分层设计;实践型作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综合探究能力;趣味性作业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习兴趣;开放性作业设置多样答案和解题方法,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通过实践,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自信心显著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对作业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注重因材施教。但研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后续将进一步 探索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宋爱玲.减负提质,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布置,1672-1578 (2022) 07-0193-03.

[2]王茜.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1672-1578 (2022)09-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