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内驱力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韩勇 刘洁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湾学校 300450

一、引言:小学体育内驱力培育困境与积极心理学价值

小学阶段是内驱力发展关键期,体育教学需兼顾体质提升、技能传授与内在动力激发。但传统教学存在局限:目标侧重生理层面,忽视心理与内驱力;内容重复机械,不符学生天性;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略努力与进步。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主动性不足、内驱力薄弱,甚至抵触体育课,制约育人价值发挥。

积极心理学 “激发潜能、培育积极品质” 的理念,为破解困境提供新路径。本研究围绕 “积极心理学下小学生内驱力培养” 展开,旨在突破传统教学逻辑,创新方法与评价体系,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路径,推动体育教学从 “被动训练” 转向 “主动驱动”。

二、小学体育内驱力培育的四大创新策略

本研究突破 “以技能传授为核心” 的传统逻辑,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核心,构建四大创新策略,实现学生从 “被动训练” 到 “主动驱动”的转变。

(一)“生理 - 心理 - 内驱力” 三维目标融合:突破目标单一性

传统体育目标聚焦 “体质提升 + 技能掌握”,本研究创新提出 “生理发展 + 心理培育 + 内驱力激发” 三维目标,将积极心理与内驱力发展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

实践案例:四年级 “跳绳单元” 中,三维目标为:生理上,掌握双摇技巧,每分钟跳绳提升 10% ;心理上,通过 “个人突破挑战” 培塑抗挫折能力,“小组接力赛” 增强团队归属感;内驱力上,设计 “跳绳闯关地图”(基础→进阶 $$ 创意),引导学生自主定目标,激发突破动力。

该策略让教学目标成为内驱力生长 “导航图”,解决 “目标与学生需求脱节” 问题。

(二)“兴趣激活 - 适度挑战” 双轨内容设计:破解内容枯燥

针对传统内容 “重复训练、吸引力弱”,构建 “兴趣激活 + 适度挑战”双轨体系,以 “趣味载体” 包裹 “能力挑战”,实现 “乐中进”。

实践案例:“田径跑类教学” 中,摒弃 “绕圈跑”,设计 “校园定向越野跑”:兴趣层面,将校园转化为 “寻宝地图”,设 “运动打卡点”(操场跳绳点、篮球场运球点);挑战层面,按体能设 “基础路线”(3个打卡点,500 米)与 “进阶路线”(5 个打卡点,800 米),完成任务获下一站线索。此设计契合学生 “爱玩、好奇” 天性,引导主动突破体能瓶颈,学生参与率与课后练习意愿显著提升。

(三)“学生主导 - 教师赋能” 双向互动:颠覆教师中心化

突破 “教师示范 - 学生模仿” 单向模式,提出 “学生主导、教师赋能”策略,让渡部分 “教学权”,通过 “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激发主动性。

实践案例:“篮球战术教学” 采用 “小组战术研发” 模式:学生主导,4 个小组各领 “破解区域防守” 任务,通过讨论、演练自主设计战术(如 “挡拆 + 快传”);教师赋能,以 “顾问” 身份支持,遇困境时提问引导(“对方换人防,传球路线如何调?”),方案成型后组织 “战术展示赛”。该策略让学生从 “被动学战术” 变 “主动创战术”, 72% 学生课后表示 “想继续研究新战术”。

(四)“成长导向 - 多维覆盖” 评价体系:扭转结果至上

针对传统评价 “重结果轻过程”,构建 “成长型多元评价体系”,焦点从 “学会什么” 转向 “进步多少”,以 “多维度、过程化、激励性” 评价护持内驱力。

实践案例:以 “体育成长手册” 替代 “分数评价”,含三维度:过程维度,记录 “参与度”(主动试新动作 3 次)、“努力度”(练双摇 15 分钟);成长维度,设 “进步对比表”(如跳绳 80 次 / 分升至 120 次);心理维度,“自评 + 互评” 记录积极品质(失利鼓励队友、帮基础弱同学)。评价以 “成长徽章”(坚持、合作、突破)呈现,点亮 “成长地图”。

此评价让学生 “努力被看见”,焦虑感降低,主动改进意愿提升。

三、积极心理学导向下体育教学方式升级

本研究推动体育教学从 “单向灌输” 到 “多维驱动”、“统一化”到 “个性化”、“短期训练” 到 “长期育人” 的系统性提升。

(一)教学角色:从 “技能传授者” 到 “内驱力培育赋能者”

传统教师 “传技能、管纪律”,现转变为 “激发需求、搭平台、供支持”:课前,以 “兴趣问卷” 调研学生喜好与需求,设计方案;课中,观察调整节奏(畏难时降难度,出色时肯定:“帮队友调姿势,团队精神强”);课后,设计 “家庭运动打卡” 等延伸活动。角色转变让教学贴合需求,从 “推着学” 变 “主动学”。

(二)教学互动:从 “单向传递” 到 “多元共生对话”

传统互动 “教师说 - 学生听”,现升级为 “师生、生生、自我”多元互动:师生以 “对话” 代 “指令”(如 “新动作难点在哪?”);生生以 “合作” 代 “竞争”(接力赛设 “团队总时最短” 目标);自我通过 “运动小发现” 反思(“多练跳绳更快”)。多元互动激活内驱力,实现积极对话。

(三)教学价值:从 “短期体能提升” 到 “人格与内驱力协同培育”

传统价值局限 “短期体能、技能”,现延伸至 “长期人格与可持续内驱力”:从 “关注当下” 到 “关注长期”,聚焦 “主动尝试习惯”“不怕困难品质”;从 “统一要求” 到 “个性培育”,对内驱力弱的设 “小目标、多肯定”(试 3 次新动作即成功),强的提供 “高阶挑战”(设计新跳绳组合)。

价值升级让体育成为 “内驱力培育课”,奠定终身发展基础。

四、实践成效与推广价值

实施创新策略后,经 “内驱力问卷”“课堂观察”“教师访谈” 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困难坚持、课后自主运动比例大幅上升;教师掌握内驱力培育方法,从 “累教” 变 “巧教”;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这证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体育教学实践,既解决传统痛点,又实现 “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为小学体育改革提供可复制范式。

韩勇 男 1974.02 汉 河北 大学本科 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与心理健康

刘洁 女 1980 年6 回族 天津 大学本科 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本文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内驱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YBZXX43)的研究成果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专项任务项目(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