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王源
鄂尔多斯市水投惠源建设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
1 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 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数字化检测技术已广泛渗透至建设工程各环节。在建筑材料检测中,光谱分析仪可精准分析钢筋化学成分,数字化压力试验机则能自动采集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数据,避免人为读数误差;地基基础检测借助地质雷达、声波检测仪等设备,可实现地基完整性与承载力的无损探测;主体结构检测中,全站仪、水准仪等数字化测量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物垂直度、平整度及结构变形情况。
1.2 多种技术融合应用
多种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物联网技术实现检测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云端传输,施工现场的各类传感器可将环境参数、设备状态、结构变形等数据实时同步至管理平台;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则负责对海量检测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通过挖掘数据规律建立质量预测模型,为施工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是实现了质量缺陷的智能识别与诊断,例如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分析工程影像中的质量问题,机器学习算法则能对检测数据进行智能预警。
1.3 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数字化检测技术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管控效能。在检测效率方面,自动化数据采集大幅缩短检测周期,如混凝土试块检测从人工搬运、手动记录升级为自动加载与实时数据采集,效率提升显著;检测精度上,数字化设备减少人为干扰,光谱分析仪对材料成分的检测精度远超传统化学分析法;监管层面,实时数据传输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有效避免问题扩大化,实现工程质量的动态监管。
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目前,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尚缺乏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同的检测设备和软件系统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数据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例如,某些检测设备采集的数据格式与管理平台不兼容,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转换才能使用,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此外,对于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数据评判标准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2.2 专业人才短缺
数字化检测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新兴技术,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既需要具备建设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建筑行业中这类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一方面,传统的建设工程专业教育侧重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培养,对数字化技术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导致毕业生在数字化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数字化技术培训,难以适应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需求。专业人才的短缺使得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影响了工程质量检测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在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程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工程的重要信息,如建筑结构参数、材料性能数据、施工进度等。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一方面,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旦检测数据遭到破坏或窃取,可能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和声誉。例如,黑客入侵检测系统,篡改关键的检测数据,可能导致对工程质量的误判。另一方面,检测数据中可能涉及一些个人隐私信息,如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等,如何保护这些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措施是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基于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建设工程质量提升策略
3.1 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数字化检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数字化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需求,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标准,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明确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数据评判标准等,规范检测操作流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数字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及时对标准与规范进行更新和修订,使其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对标准与规范的宣贯和培训工作,确保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相关标准与规范,推动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规范化应用。
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建筑企业和相关教育机构应重视数字化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机构在建设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开设数字化检测技术原理、检测设备操作与维护、工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课程。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锻炼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应定期组织数字化检测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数字化检测技术水平。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竞争力。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3.3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应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在技术层面,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对检测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在管理层面,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制度,根据不同人员的职责和工作需要,分配相应的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相关数据。加强对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员工的数据操作行为,防止因员工疏忽或违规操作导致数据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障检测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检测技术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显著提升了建设工程质量管控效能。但在标准规范、人才储备、数据安全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数字化检测技术必将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迈向智能化、精细化的新阶段,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满才 .BIM 技术驱动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多维协同质量管理研究 [J]. 砖瓦 ,2025,(06):108-110.
[2] 乔艳 , 崔传炜 , 王敏 , 等 . 数字化技术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的应用探讨 [J]. 实验室检测 ,2025,3(03):1-4.
[3] 唐名芳 . 浅谈数字化技术助推检验检测机构高质量发展 [J].品牌与标准化 ,2025,(0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