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短视频平台网络正能量内容创作路径研究

作者

努尔古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830000

在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的当下,其已成为传播信息、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网络正能量内容作为引导社会风气、凝聚精神力量的关键要素,其创作质量与传播效果备受关注。然而,面对海量信息与多元受众,如何创新正能量内容创作路径,既契合平台特性,又满足用户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聚焦短视频平台网络正能量内容创作,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创作路径,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参考。

一、当前短视频平台正能量内容创作的现状

( 一 ) 正能量内容创作的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凭借碎片化、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快速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人们获取信息以及娱乐消费的重要方式,正能量内容作为其中一股清流,因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特质,受到广大用户喜爱并广泛传播。正能量内容含有公益宣传、励志故事、文化传承跟社会正能量事件,形式丰富,有微电影、纪录片,也有用户自发拍摄的生活片段,表现社会的温暖与美好。

可是,正能量内容的创作跟传播也遇到不少难题,一方面,伴随短视频市场趋于饱和,内容同质化问题愈发突出,许多正能量视频在主题以及表现形式上大体相同,缺少新意,很难长期吸引用户关注,另一方面,有些创作者为追求点击量和热度,过分包装或夸大事实,使正能量内容的真实性与感染力明显下降,甚至引起公众怀疑,损害了这类内容的整体声誉。

( 二 ) 创作者面临的主要障碍

正能量内容的创作者不只要应接创作本身的难题,也得解决外部以及内部的各种阻碍,外部阻碍囊括市场环境不稳定、平台规则变化和用户需求多样,短视频领域竞争激烈,创作者要持续优化内容方案,适应市场动向,这使创作更困难,投入也更多。平台审核标准越来越严,创作者要保证内容合法合规,防止违规被罚。内部障碍体现在创作者自身的创作能力、资源获取以及持续创作动力,许多正能量内容的创作者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在内容策划、拍摄、剪辑等方面缺少专业训练,造成作品质量高低不一,资金、设备等资源不足也限制了创作者的发挥空间。更为核心的是,正能量内容的创作总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回报未必匹配付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作者持续创作的动力[1]。

( 三 ) 平台监管与引导机制的不足

短视频平台是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监管跟带领机制关系到正能量内容的创作跟传播,目前部分平台监管有漏洞,违规内容识别跟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让低俗、虚假正能量内容流传,影响平台信誉以及用户感受,平台在带领正能量内容创作上作用有限,缺少有效激励与帮扶措施,难调动创作者热情。除了上述所说,算法推荐机制也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正能量内容的传播,算法常依据用户浏览历史、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推荐相似内容,这虽增强推荐准确度,却易使用户困于“信息茧房”,阻碍正能量内容广泛传播。

二、短视频平台正能量内容创作路径优化

(一)内容创作策略创新

1. 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满足多元需求

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量多且背景各异,不同年龄、性别、地域以及兴趣的人对正能量内容的需求不一样,创作者应明确目标人群,掌握他们的偏好、实际需要跟困扰,做出更有针对性、更吸引人的正能量作品,例如,针对年轻用户群体,可制作以青春奋斗、创新创造为主题的正能量短视频,表现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勇于追梦的决心;面向中老年用户群体,则可制作以家庭和睦、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内容,传递关爱跟温暖。凭借准确定位,加强正能量内容的传播效果,使不同用户群体都能从中产生共鸣。

2. 结合热点话题,增强内容时效性

热点话题受到很多人关注,传播速度快,把正能量内容跟热点话题融合,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创作者应紧跟社会热点、时事新闻、节日庆典,快速发现其中的正能量元素,开展创意创作,例如,抗击疫情期间,许多创作者制作了关于医护人员英勇抗疫、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短视频,表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面貌,这一些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极高播放量和点赞数。融合热点话题,正能量内容能紧跟时代节奏,增强时效性跟吸引力。

3. 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每个地区都有独有文化跟历史底蕴,挖掘本土文化中的正能量元素,创作有地域特色的短视频内容,能丰富正能量含义,增强用户的文化认同感跟归属感,例如,一些创作者凭借拍摄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民俗文化活动等,表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精神;还有创作者以本地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正能量短视频,弘扬地方精神。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后,正能量内容更具独特性以及亲和力,容易在当地用户中引发强烈共鸣,借助口碑传播拓宽影响范围[2]。

4. 强化互动性,提升用户参与度

短视频平台具备很强的互动性,创作者要善用这一种特性,多跟用户交流,增加用户加入热情,可借助设置话题讨论、发起考验活动、回复评论等方式,带动用户主动传播和创作正能量内容,例如,创作者可以发起“正能量故事分享”话题考验,激励用户上传自己身边的正能量故事视频,形成用户自主创作、传播正能量内容的良好氛围。互动性的增强可增加用户对正能量内容的关注度以及认同感,助推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社区生态。

(二)叙事手法与表现形式的革新

1. 创新叙事结构,打破传统模式

传统叙事结构一般较单一,易使用户感到审美疲劳,正能量短视频创作可尝试创新,使用非线性或多线叙事手法,增强故事悬念与吸引力,例如,凭借倒叙、插叙等方式,先展示故事的结局或高潮部分,引发用户的好奇心,再逐步显示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可使用多线叙事,将多个相关联的正能量故事交织在一起,表现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正能量行为,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新颖的叙事结构能让正能量短视频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吸引用户持续观看。

2. 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增强视觉冲击力

短视频是视觉艺术,用多种手法能加强视觉效果,改良观看感受,创作者可融合动画、特效、音乐、字幕等元素,让视频形式更丰富,例如,讲述环保主题的正能量故事时,可用动画演示环境污染的过程跟危害,再表现人们采取环保行动后带来的美好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制作励志类短视频时,配合激昂的音乐以及振奋人心的字幕,更容易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除了上述所说,使用特写、慢动作、延时摄影等拍摄技巧,突出核心细节,增进视频的艺术感染力[3]。

3. 融入情感元素,引发用户共鸣

正能量内容的核心是传递主动的情感和价值观,创作时要融入情感元素,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凭借讲述真实动人的故事、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例如,拍摄一位贫困学生借助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并在大家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的故事,体现坚持梦想、努力奋斗以及社会关爱的力量,让用户在观看时产生感动以及敬佩。加入情感元素能让正能量短视频更有温度,使人受到触动后自愿传播正能量。

4. 借助新技术,提升创作水平

伴随科技不断进步,短视频创作领域出现许多新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创作者可利用此类技术,增加正能量短视频的制作质量,例如,利用 VR 技术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正能量场景,增强沉浸感和体验感;借助AI 技术能实现视频的智能剪辑、特效添加等功能,增强创作能力以及质量。新技术的应用可为正能量短视频创作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让它更加创新且具吸引力。

(三)创作者激励机制的构建

1. 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优质创

短视频平台可设立正能量内容创作专项奖励基金,向创作优秀正能量短视频的创作者给出物质奖励,奖励包含奖金、奖品、流量帮助等多种形式,依据视频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等数据融合打分,选出佳作予以表彰,此举有利于加强创作者热情,助推更多优质正能量作品产出。

2. 提供培训与指导,提升创作者能力

许多创作者在正能量内容创作方面可能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短视频平台可组织相关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创作者为创作者给予帮助,培训内容包含创意策划、拍摄技巧、剪辑方法、叙事手法等,助力创作者增加创作能力跟水平。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平台可建立创作者交流社区,让创作者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助推彼此学习与共同进步。

3. 给予荣誉表彰,增强创作者成就感

除了物质奖励,给创作者颁发荣誉也是激发创作热情的核心做法,短视频平台可设立“正能量创作之星”“优秀正能量创作者”等称号,表扬在正能量内容创作中表现突出的创作者,荣誉表彰能增进创作者的成就感与归属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作品被认可、被尊重,更坚定地投入正能量内容创作[4]。

4. 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创作者发展空间

短视频平台可联合媒体机构、企业跟社会组织,给创作者给出更多创作资源跟成长机会,比如,同媒体机构联手,把优质的正能量短视频推送到更多传播渠道,加强传播效果,同企业合作举办正能量主题的商业活动,让创作者获得经济回报;同社会组织协作,加入公益项目制作,增强创作者的社会担当。建立合作机制可拓宽创作者发展空间,助力它在创作正能量内容时实现自身价值。

结语

短视频平台正能量内容创作需创作者、平台、用户共同推进创作方针要坚持“主题加深、形式创新、价值延伸”的理念,叙事手法要主动使用“加入式叙事、共情式叙事、解构式叙事”等新范式;表现形式要灵活使用“微缩景观、数据可视化、AI 生成”等前沿技术,激励机制要建立“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长激励”三合一的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正能量内容实现从现象级传播到常态化渗透的转变,变成网络空间的主旋律跟最强音。

参考文献

[1] 张翼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 文教资料 , 2025, (16): 106-108+112.

[2] 袁理. 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创作与传播路径探析 [J]. 融媒时代, 2025, (08): 81-83.

[3] 王菊 . 短视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5, 24 (04): 35-40.

[4] 殷晓璐 , 詹慧娟 . 民俗文化短视频的价值功能与路径创新—基于“红鲤鱼与绿鲤鱼”抖音号的个案研究 [J]. 新闻世界, 2025, (08):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