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群视域下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作者

马如岚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高新初级中学 712100

摘要:在任务群视域下,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显著。教学可围绕规划计划培育阅读习惯、巧用方法构建学习任务、沉浸体验促进阅读感悟展开。通过制定阅读计划、采用多样阅读方法、创设丰富阅读活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其在阅读中关注体验、融入情境、与人物对话,推动精神世界与语文核心素养同步提升,为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整本小说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但整本小说存在容量大、篇幅长等问题,学生阅读困难重重。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新思路,合理规划计划、巧用阅读方法、引导沉浸体验,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一、规划计划,育阅读习惯

助力初中生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犹如为阅读之旅点亮明灯。这不仅能确保阅读有序推进、高效开展,还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例如,在教授《骆驼祥子》时,教师可助力学生制定具体阅读计划。阅读要求上,先让学生研读序言和目录,了解小说讲述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把握基本框架。阅读进度方面,依据祥子的“三起三落”设计闯关游戏。把祥子第一次买车、车被抢、攒钱再买车等关键节点设为关卡,学生合理安排每日阅读时间,完成相应阅读量即可闯关,以此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上,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方法。精读祥子与虎妞、刘四爷等重要人物对话段落,感受人物性格;略读环境描写;跳读不影响情节的内容;浏览全书了解大概。还可举办课前故事会,让学生交流阅读经验。精彩片段阅读时,引导学生细读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节,思考这一情节如何体现祥子的坚韧与无奈,鉴赏老舍细腻的描写手法。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将老北京风土人情、《骆驼祥子》创作背景等资料推送至班级微信群,供学生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评价活动中,教师制定评价标准,涵盖对人物形象理解、情节把握、阅读感悟等方面,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阅读成果汇报时,指导学生举办汇报会。可组织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开展读书会等,深入探讨小说主题。初中生制定阅读计划,要结合自身特点,在规定时间留有余地,明确精读内容,做好批注积累,还可与同学分享。教师依据学生阅读情况和小说主题确定整体目标,设置关联任务,安排课程时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二、巧用方法,筑学习任务

整本小说容量大、篇幅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整本小说阅读,需要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落实具体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可与学生一同沉浸于小说,跟随尼摩船长开启神秘的海底探险之旅,引导学生感受奇幻瑰丽的海底世界,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疑问,如鹦鹉螺号潜艇的设计在现实中有无依据、作者描绘海底奇观的目的是什么。为解答这些疑问,教师可精心创设小说阅读任务群,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内容展示环节,学生可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挑选精彩章节撰写阅读感受,赏析如与鲨鱼搏斗等紧张刺激的情节。还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绘制海底探险地图,并在班级微信群中展示,分享阅读的初步成果。精彩探究环节,针对书中丰富的海洋生物和奇特的海底地貌,教师设计专门的表格,让学生摘录其中惊险、奇妙、独特的描写,深入分析科学知识与奇幻想象是如何巧妙融合的。穿越探访活动中,学生化身探险家,进入小说世界,选择尼摩船长或阿龙纳斯教授等人物进行探访。学生需精心设计提纲,明确探访目的,如探寻尼摩船长复杂的内心世界。创意表达时,学生可结合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渴望,或联系当下的环保问题,创设神秘的海底困境进行写作,如设想自己被困海底时如何求生并保护海洋环境。教师依据任务群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精读与浏览、探究与梳理、展示与比较等方法,深入解读小说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赞美、对海洋生态的关注等内涵,领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收获知识、实现成长。

三、沉浸体验,促阅读感悟

在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开展多样整本小说阅读活动,旨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有了主体意识,深度阅读时便能关注体验、融入情境、与人物对话,促进精神世界与语文核心素养协同共进。

例如,在教授《城南旧事》时,书中英子与秀贞分别时,秀贞那句“我那苦命的孩子呀,不知道现在在哪里”,这样的表述暗示了秀贞怎样的命运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一问题,驱动学生深入阅读小说,梳理秀贞命运的轨迹。秀贞本是善良纯真的女子,因失去女儿而精神失常,在封建礼教和世俗偏见的压迫下,她的生活充满苦难。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阅读体验,是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创设“假如我是秀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感受。为落实这一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围绕秀贞这一人物,关注小说描绘的社会环境。从整体看,故事发生在旧中国,封建礼教森严,女性地位低下;从局部看,秀贞周围是冷漠、迷信的邻里。秀贞一心寻找女儿,在他人眼中却是“疯子”,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促使她愈发执着。在遭受生活的重重打击后,秀贞的精神逐渐崩溃,最终与女儿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与秀贞的交往,展现了孩子纯真的善良和对成人世界的不解。英子不理解为什么人们要歧视秀贞,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秀贞,这体现了孩子内心的美好。而秀贞的悲剧命运,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分析秀贞的经历,能深刻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人性的扭曲,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实现精神世界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成效显著。规划计划、巧用方法、沉浸体验等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丰富精神世界。教师应持续探索完善这些策略,依据学生实际与小说特点灵活运用,使整本小说阅读教学切实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其当下学习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何巧靖.双减下的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范式浅探[J].中学教学,2024(75).

[2]陆清红.初中语文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分析[J].教师,2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