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国公务人员的要求

作者

许家齐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DeepSeek 的推出与大规模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以DeepSeek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无与伦比的聊天互动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已然把人类带入人机软融合的快车道[1],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对社会诸多领域产生影响。

在公共管理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同样也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研究。部分学者研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朱嫣丹认为由于类DeepSeek 模型的底层技术逻辑与我国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存在内在契合点,因此,其在数字政府建设场景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2],张超等学者认为中国数字政府建设中部署DeepSeek 模型符合当前的技术应用趋势,但也应当表现出适当的审慎态度[3]。

部分学者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的作用。袁靖华认为DeepSeek 可以帮助政府在公共管理及社会治理上提升效率、优化流程和服务等,但是面对DeepSeek 具有不透明、不可靠、权力再造等特性,要以合用、适用、善用为尺度,科学、审慎地进行制度规范[4]。罗理章认为政府公共管理需要警觉DeepSeek 带来的影响,从容应对各种已知的和潜在的风险挑战,也需要理性地看待科技进步,深入现实洞察真实的公共管理现状,为创造美好的公共生活提供知识与才能[5]。

部分学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治理进行了研究。于水等学者认为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需要从伦理、法律法规和技术三方面入手,为人工智能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保障[6]。邓悦等学者认为中国应从治理理念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强度刚柔并济、工具灵活有效、追求可信目标等方面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并将国家、政府、企业、公众纳入风险治理模式构建全过程,实现治理工具在各领域的多维组合性使用[7]。

综合来看,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够给公共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带来巨大的优势,推动公共管理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带来相应问题,因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审慎以防范风险、趋利避害。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也发现,目前仍然缺乏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对公务员领域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尝试论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公务员体系的影响与要求。

综合来看,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够给公共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也发现,目前仍然缺乏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对公务人员领域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尝试论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公务人员体系的与要求。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对公务人员的要求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公务人员体系产生影响与改变的同时,也对公务人员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公务人员队伍在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同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从而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更好地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与不良后果的产生,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真正造福人民。

(一)坚持“以人为本”,融“情”于“技”

“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公务人员体系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是仍然是“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只不过发挥辅助作用,所有政务活动的具体执行都不能离开人。因此在政务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体现的是“人的意志”而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志”,因此反复强调公务人员一定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所生成内容进行审核,不能偏离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公务人员需要对自己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负责,如果哪部分内容出现问题,应当由相应公务人员承担责任,这样就能够督促公务人员在使用时更加注重对内容的审核与把关,更好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其次,需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政务的本质是服务人民。因其属无感情的机器软件,生成内容易偏于理性而缺乏温度与人情味。这要求公务人员在使用中“融情于技”:操作时必须反复引导AI关注“人”这一核心要素,在指令和提问中持续强调对人本的考量。尤其对需直接面对群众的公务人员,更需怀有“人民情怀”。在AI融入政务初期,应主动通过沟通化解群众顾虑,建立信任使其乐于互动。对从事基础人际交流服务的岗位而言,其工作本就需极强的共情能力——必须立足群众立场、融入真情实感、以人为本提供服务。这类基层人员的存在至关重要,体现了虽有 AI 介入,但公务体系依然保有人的情感与温度,实现了技术与人文的协同互补。

(二)提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分析能力,更好为工作赋能

在人工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力将是公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颠覆程度和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为用户的认知和使用设置了门槛,对用户的生存力、适应力和创造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6]。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公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与分析能力。能够更好的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到工作当中。要能够密切研究学习各种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

因此,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要提升对公务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与分析能力的培训。在对公务人员进行招考的时候,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并适当给予具有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关方面教学背景的报考者更多机会,让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能人高手加入到公务人员队伍中,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同时,可以定期开展培训,对系统中的公务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能够让公务人员队伍及时学习到先进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并且定期进行相应的考核,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操作情况作为评价公务人员的重要标准,在公务人员队伍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安全防范风险,有效趋利避害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公务人员体系带来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最受关注的是数据安全的问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全过程中,从预训练到模型运算再到内容生成输出,始终伴随着数据泄漏的潜在风险[8]。而在政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很多都和个人隐私有关,或具有很强的涉密性。一但数据泄露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同时,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目前并不具备判断能力,其后果是无论信息是否准确客观,生成式人工智能都会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公务人员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取相关信息的时候,准确性与客观性可能收到影响,进而增加了参考这些信息之后决策不准确的风险。

此外,需要警惕的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虽然目前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尚具技术优势,这使得西方国家能够借助“智能”加强其话语再生产,并在“人- 机”关系构建中固化西方用户的认知“偏见”[9],而如果这些带有偏见的信息流入到我国政务活动中,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到公务人员活动中时,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防范风险。首先,国家应该投入力量研发专门用于政务活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运行应当置于政府的全面管理之下,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在建设该系统的时候,数字安全是底线,且在进行训练学习的时候所学内容要以现有基础上的中文内容为主,吸收部分西方优质精华内容,从而更好立足中国本土,服务中国实际。同时,建立专门系统也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获取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政务活动的数据,帮助政府更好审视自身政务活动的情况,也有助于对政府的政务活动进行监督。此外,国家应该及时制定相关法律,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特别是在政务服务中的使用进行法律规范,对非法行为进行及时的打击,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够拥有安全可靠的环境。公务人员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候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对于一些危害安全的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总之,各方面要共同行动起来,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加安全、可靠地应用于政务活动提供保障。

四、结语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公务人员体系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积极从庞大的金字塔体系向精简的橄榄型体系转变,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公务人员体系的数字使用与分析能力,不断引导公务人员提升数字水平,掌握更多先进技术,更好服务于政务活动。加强数字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坚决筑牢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防线。最终推动我国公务人员体系效率更高,政务活动质量更优,为人民服务能力更强,促进我国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 参考文献]

[1] 孙会岩 .ChatGPT 技术视野下政治秩序重构及其风险治理[J]. 学术界 ,2023(08):81-90.

[2] 朱嫣丹 . 类 ChatGPT 模型辅助数字政府建设的可能、风险与模式 [J]. 企业经济 ,2024,43(04):64-74.

[3] 张超 , 张雯 . 数字政府视域下 ChatGPT 模型部署的全方位审视:从微观到宏观 [J]. 金融与经济 ,2023(10):19-32.

[4] 刘永谋 , 袁靖华 , 罗理章 , 等 .ChatGPT 对公共治理的挑战与机遇(笔谈)[J]. 东方论坛 ,2023(03):1-24+165.

[5] 刘永谋 , 袁靖华 , 罗理章 , 等 .ChatGPT 对公共治理的挑战与机遇(笔谈)[J]. 东方论坛 ,2023(03):1-24+165.

[6] 于 水 , 范 德 志 . 新 一 代 人 工 智 能 (ChatGPT) 的 主 要 特征、社会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3,44(05):28-34.

[7] 邓悦 , 许弘楷 , 王诗菲 . 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模式、工具与策略 [J]. 改革 ,2024(01):144-158.

[8] 赵梓羽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及其应对 [J]. 情报资料工作 ,2024,45(02):30-37.

[9] 吉强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网络统战的潜在挑战及其应对[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24(06):41-49.

作者简介:

许家齐(2004.08)男,汉族,江苏泰州,本科,南京师范大学,公务员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