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郝良君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省 邢台市 055250
肥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减重代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摄入量和吸收来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疼痛控制、营养调节和运动康复,需要有系统的护理干预。传统的护理模式很难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影响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随着快速康复手术理念的兴起,探讨针对减重及代谢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包括手术前的评估、术中的配合和术后的康复。其核心是对围术期进行精准评估、动态调整,实现围术期管理的优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本研究对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代谢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 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行减重代谢手术的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中男性 12 例,女性18 例,年龄 22-45( 34.2±6.8 )岁,术前 BMI 32.5-40.8( 36.7±3.2 )kg/m2 ;观察组中男性 11 例,女性 19 例,年龄 21-47( 33.9±7.2 )岁,术前 BMI 32.8-41.2( 37.1±3.5 ) kg/m2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肥胖及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手术适应证标准;术前 BMI⩾32.5kg/m2 或 BMI⩾27.5kg/m2 合并至少一项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1]。
1.2 方法
1.2.1 对照
对照组按减重代谢术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每 2h 测血压和心率。用固定剂量的镇痛泵控制疼痛,并根据患者的主诉调整用药。采用“流质 - 半流质 - 软食”的固定饮食模式,术后24 h 开始少量饮水, 48h 后转为肠内营养。术后6 h 开始卧床活动,24h 后协助起床。每天进行一次伤口护理,更换标准敷料。出院标准是:体温正常,饮食正常,无并发症。术后 1 个月及 3 个月进行随访,包括测量体重及基本体格检查[2]。
1.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术前建立由外科医生、营养师和康复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数字化疼痛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价,按照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根据患者的代谢指标及耐受程度,从术后 6 h 开始微水试验,耐受后逐渐增加。采用加速康复计划,术后2 h 开始踝泵运动,6 h 监护下坐起,12 h 协助床旁活动。用新型敷料对伤口进行护理,并根据渗出量的多少调整更换次数。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心理支持,并对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适应进行专业的疏导。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活动量进行实时记录,并自动生成康复进展报告。在出院后的持续护理中,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记录和运动指导。每周在线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术后 1 周,1 月,3 个月,多学科联合随访,评估营养状态和代谢指标[3]。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指标: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天数。
(2)代谢改善指标:测量术前及术后 3 个月体重、腰围并计算 BMI 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使用 SPSS26.0 软件妥善处理,计量资料 false±s ,组间比较使用t 检验,差异明显时( P<0.05 )。
2 结果
2.1 对比术后恢复指标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分)

2.2 对比代谢指标改善情况
观察组术后 3 个月体重下降幅度、腰围减少值及 BMI 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代谢指标改善情况(
,分)

3 讨论
减重代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代谢调节、营养调节和心理调适。传统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很难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代谢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个体化护理可通过精准评估、多学科协作,达到最优的术后康复效果。动态疼痛评价及分级管理可有效控制术后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对患者活动能力的制约。根据患者个体的耐受程度,采用微水试验及渐进饮食法,避免传统固定方式可能带来的胃肠道不适。加速康复方案采用从踝关节泵到床边活动分步推进的阶梯式康复计划,不仅能确保安全,还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数字化平台提供的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从而使术后康复指数得到全面提高[4]。
一个由多学科研究小组设计的营养计划,在满足减肥需要的同时,避免营养不足的风险。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可维持减肥动力,改善治疗依从性。心理支持能减轻患者术后焦虑适应,减少情绪性饮食。数位管理工具提供即时的反馈与指引,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并以此改善代谢指标。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优化减重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宵,方方,王道荣,等。基于“ 互联网 +” 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全周期护理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21(11):1714- 1719.
[2] 买红娟 , 孔维娟 , 张盛军 , 等 . 个案管理模式下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人体成分变化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46(08):801- 805.
[3] 张楠 , 周腼 , 程娟 , 等 . 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在减重代谢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探讨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37(12):2136- 2139.
[4] 朱冬梓 , 王文越 , 王兵 , 等 . 极度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减重代谢手术围术期管理流程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33(04):545-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