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东省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

闫玉婷 贾振振 刘冠忠

1、山东省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1.1 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

山东省已将智慧养老纳入全省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并出台 " 十四五 " 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2024 年发布的《关于优化省级养老服务发展资金支持政策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智慧养老设施建设、家庭养老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等给予资金补助‌。

1.2 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

山东省智慧养老服务已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① 居家智慧养老‌:推广 " 亲情 e 联 " 等智能监护系统,通过红外感应、一键呼叫等设备为独居老人提供安全监测和紧急救助服务。 ② 社区智慧养老‌:建设 "15分钟养老助餐圈 ",开发集日间照料、居家照护和长者食堂为一体的智慧社区养老项目。 ③ 机构智慧养老:2025 年山东计划新增智慧养老院30 家,培育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00 家‌。

1.3 技术应用与平台建设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山东养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枣庄市市中区创新推出 "E 善智慧 " 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为辖区 1200多名老年人发放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构建起包含居家安全预警、健康数据追踪等功能的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陵城区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全区养老服务 " 一网化 " 和可视化监管‌。青岛市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数字化支撑体系,通过建设养老服务促进保障平台,建立了 " 服务 - 数据 - 资金 " 的智能联动机制,同时专门针对空巢独居老人群体开发了智能化安全监护系统。

2. 山东省智慧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

山东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处于模式创新和服务优化的关键探索期。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该模式在技术应用、服务标准、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尚存在明显短板,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尤为显著,亟需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来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智慧养老智能感知终端设备表现为“功能性失衡”:一方面设备智能化程度不足,多停留在基础功能层面;另一方面产品类型分布不均,紧急报警类产品占比过高,而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智能看护设备、健康监测仪器等刚需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显著偏低。

同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存在数据分析系统漏洞,呈现“数据孤岛现象”特性,其根源在于生理参数监测类智能终端设备普及度有限,造成用户健康数据采集链断裂,最终制约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差异化服务推送机制的有效构建。

而在人机交互终端,经实证调研分析,当前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技术应用层面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数字化工具的实际渗透率明显低于预期标准;其二,智能化功能模块的完备性尚未达到适老化服务需求的基本阈值。这种技术实现度与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结构性落差,直接制约了平台的服务效能输出。

2.2 数字鸿沟削弱老年人参与意愿

当前老年群体普遍存在 " 数字鸿沟 " 现象,具体表现为智能终端操作能力不足、数字服务应用熟练度偏低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调查发现,山东省智慧养老服务服务的主要受益对象集中在享受政府政策性补贴的低收入、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这类人群普遍存在服务接受意愿不足的现象。大部分老年人因智能设备触屏操作困难和独立完成养老服务的认知障碍导致对养老服务设备的使用率不足;同时,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也进一步削弱了服务接受意愿,很多老年人都是从子女那里获得养老信息。智慧养老服务市场呈现出 " 高潜力、低渗透 " 的典型矛盾: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智能设备操作障碍,难以顺利完成平台下单等基础操作。另一方面,智能设备设计普遍存在适老化缺陷,操作流程复杂,未能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和认知特点,再加上缺乏子女等家庭成员的操作指导,使得独居老人面对新技术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最后人机交互体验不佳直接降低了服务满意度。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老年群体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意愿和使用黏性。

3. 促进山东省智慧养老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促进山东省智慧养老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推广力度,提高老年人认同感

首先,通过组建专业化的银龄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 " 智慧养老体验日 " 等常态化活动,让老年群体在沉浸式互动中直观感受智能设备带来的生活便利;其次,策划制作智慧养老主题的科普影像资料,以案例展示和场景再现的形式,系统介绍国内外智能适老产品在安全监护、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最后,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产品体验角,通过 " 技术辅导员 " 一对一指导,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逐步培养对智能化养老方式的接受度和使用习惯。这种 " 体验 + 教育 + 服务 " 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能有效提升智慧养老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和使用黏性。此外,建议通过构建 " 家庭数字反哺 " 机制来提升智慧养老认同感,引导子女以 " 技术辅导员 " 身份,采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向父母讲解智能养老设备的功能价值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可构建多元宣传渠道,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宣传推广。

3.2 提升老年人参与意愿,跨越数字鸿沟

建议在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应当以老年用户为中心,深入分析其生理特征、认知能力和生活习惯,重点优化产品的适老化设计。通过简化操作流程、强化语音交互、放大界面元素等具体措施,切实降低技术使用门槛,确保产品功能与老年人日常需求精准匹配,从而有效激发其使用意愿和持续使用的动力。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产品研发过程中,通过 " 减负设计 " 降低使用门槛,采用语音交互、智能提醒等适老化技术方案,确保产品操作符合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在满足需求方面,围绕生活辅助、健康管理、情感陪伴三大核心场景,构建差异化服务模块,通过功能组合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用户体验吸引力。在服务界面上,采用高对比度界面设计、可调节字号和音量等视觉听觉补偿机制;在操作系统上,设置智能辅助功能如语音导航和操作简化模式;在交互体验上,建立多感官反馈系统,确保产品交互方式与老年人的感知能力相匹配,从而实现技术应用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课题项目:1、2022 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02-011)。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4104390502)闫玉婷,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贾振振(通讯作者),女,山东莱州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讲师。刘冠忠,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