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群协同优化调度模型:考虑跨省输电约束
谷永吉
清河电厂 112003
一、风电场群协同调度的基础
(一)风电场群的协同工作原理
风电场群是由多个风电场组成的电力生产单位,在风电场群的协同调度过程中,各个风电场的发电能力通过优化调度得以协调。与传统的单一风电场相比,风电场群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区域风电场的资源,降低风速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在协同调度中,风电场群根据实时的风速数据和电力市场需求,通过优化发电计划,使得每个风电场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同时,避免出现风电的浪费或电力供应不足。
(二)跨省输电约束的影响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大及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风电场群的协同调度不再局限于单一省份或地区。在跨省输电的背景下,风电场的调度不仅要考虑本地的电力需求,还需要考虑跨省输电线路的容量和传输限制。跨省输电的约束主要体现在电力流动的最大容量上,若超过了电网的传输能力,就可能导致电力过载,从而引发系统不稳定。因此,在风电场群协同调度模型中,需要将输电约束因素纳入考虑。
(三)风电场群调度中的目标函数设计
风电场群调度的目标通常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包括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最大化风电利用率、提高电力输送效率等。在该调度模型中,目标函数的设计非常重要。主要目标包括:最大化风电的利用率,减少因风速变化导致的弃风现象;最小化输电损耗,降低电力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优化跨省输电,使得电力流动更加合理,避免系统不平衡。通过构建合适的目标函数,可以在保证风电场群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各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风电场群协同调度模型的优化方法
(一)遗传算法在调度中的应用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法,适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在风电场群调度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风电功率的优化分配,尤其是在面临复杂的电力需求和跨省输电约束时。遗传算法通过编码、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在解空间中进行搜索,最终找到最优解。
具体来说,遗传算法将风电场群的调度方案编码为“染色体”,每个染色体表示一个可能的调度方案。在每一代的迭代中,通过选择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繁殖,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新的个体,直到找到满足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的最优解。
(二)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调度中的应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
在处理风电场群调度时表现出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PSO 算法通过模拟群体中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变化来找到最优解。在风电场群调度中,PSO 算法的粒子可以表示每个风电场的发电计划,粒子的速度则代表了发电功率的调整。
在具体应用中,PSO 算法通过迭代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优化风电场的功率分配方案。与传统的优化方法相比,PSO 能够较快地收敛并寻找全局最优解。在考虑跨省输电约束的风电场群调度中,PSO算法能够处理多种复杂约束条件,如风电场的发电能力、输电线路的容量限制等,确保风电场群的调度既满足电力需求,又能避免过载问题。
(三)混合优化算法的应用
风电场群调度问题通常涉及多目标优化和复杂约束问题,因此单一的优化算法可能难以得到理想的解决方案。混合优化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应对风电场群调度中的复杂问题。混合算法通过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粒子群优化,使得搜索过程更加高效。
具体而言,混合算法在遗传算法中使用粒子群优化的搜索策略,通过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结合,实现对风电场群调度的精准优化。
(四)模型的仿真与验证
为了验证风电场群协同优化调度模型的有效性,仿真与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风电场发电计划、电力需求、输电约束等因素,评估模型的调度效果。通过与实际调度方案的对比,可以验证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仿真验证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和模拟场景的真实性。在风电场群调度模型的仿真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的风速数据、电力市场需求以及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等因素,确保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结束语
风电场群的协同优化调度对于提高风电消纳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调度模型、引入跨省输电约束,并结合多种优化算法,能够有效提升风电场群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践中,风电场群调度问题的优化需要不断结合新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仿真验证和实时数据反馈,不断完善调度策略,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大型风电场风电机组分组方法研究综述[J]. 沈小军; 周冲成; 吕洪 . 电气工程学报 ,2016(05)
[2] 基于风电消纳需求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源荷协同运行策略 [J]. 林俐 ; 蔡雪瑄 . 电网技术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