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许颖慧

济宁市实验小学 山东济宁 272100

  

引言: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关键性指引,教师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打破常规的课程设置局限,利用针对性教学、创新式互动,增加师生互动有效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学科,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自信、审美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教师依托于对核心素养承载的复杂要求的解读,聚焦于课程主题,不局限于传统教育的单一视角,而是从大单元整体角度出发,将核心素养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重置教学计划。因此,探索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核心素养指引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计划的设定,需要在突出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特征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感,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促使学生在主题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中内化所学,最终基于完整认知过程建立个性化知识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首先需要深挖主题下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建立完整知识逻辑体系,再将其转为学生能理解并应用的认知结构,突出大单元教学层次递进的特征 [1]。此外,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要素贯穿于大单元教学始终,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大单元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思维交互、文化解析、审美创造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深化主题认知、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自然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最终既享受大单元探究的过程,也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坚定学习自信、延续主动学习态度。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策略

(一)情境化任务设计,课程主题沉浸探索

将分散知识点整合、构建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特征的学习体系,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点,学生在整体性主题探知中,能实现对知识内涵的深刻解读,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为进一步完善大单元综合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依托于大概念创设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情境,将各类课堂学习活动有机整合,并确保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释放思想与情感,师生共建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将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实践体验紧密结合,将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模仿表演、思辨交互等多类型活动自然融入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解析主题、积极分析课程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最终于形象化感知和综合性表达中,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语言输出、情感输出的能力,从源头上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记忆,实现全面发展目标[2]。

(二)递进式问题设计,主题内涵灵活思辨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计划的设置要突出有序性和层次性特征,教师既要在明确大单元主题下每一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也要顺势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思考问题,确保学生在思维活跃状态下逐步深入提升综合阅读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紧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问题链,并确保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探究奠定基础,后一个问题也要自然成为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和拓展 [3]。设计问题期间,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包含对比探索、开放分析的问题,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所有人都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通过个性化的辩证探索参与主题讨论,最终在反问、验证、总结中理解主题内涵,并将思维由低阶过渡到高阶,为后续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跨学科活动设置,主题情感审美鉴赏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其知识点与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内容存在紧密关联,教师对于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打破单向性知识输出的局限,又要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所学的机会,全面增强其对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应用灵活度,由此提高教学价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需要发展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则可充分利用跨学科思想,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合作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在面对主题的开放式探索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出发去理解主题中蕴含的思想、文化、情感之美,如利用色彩元素捕捉文字塑造美的形式、用音乐体会文字的情感与意境等,学生在参与艺术奖赏与创作活动的过程中,能自然地投入情感,也能看到语言文字知识在多领域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对所学运用的灵活度,最终既能高效完成大单元探索任务,又能实现审美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化课程实践,自觉传承发扬文化

学生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效率,并且能在明确知识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后,去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传承、弘扬文化的责任,成为新时期的优秀青少年。因此,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计划期间,可以利用演讲、角色扮演、故事合编与续编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在整体视角深入理解文本文化内涵的机会,既能用动态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能在无形之中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课内外教学连接,以大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参观博物馆、举办文化展览、文化调研、社区志愿文化宣传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课内外探索有效衔接,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文化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各项活动,确保其在无形之中利用实际行动传承与发扬文化。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调整,更是对育人目标的深刻核心。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情境化任务设计和多样化实践活动的组织为手段,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为知识讲解与实践应用都注入生机与活力,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所学并掌握知识应用方法,也能在递进式探索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实现全面发展。未来的语文教育改革中,教师要进一步挖掘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以突出语文课堂生命力、创造力为目标,生成多元互动模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车国华 , 杨普元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J]. 作家天地 ,2025,(21):64-66.

[2] 程晓燕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 华夏教师 ,2025,(21):60-62.

[3] 谢文霞 . 大单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J]. 天津教育 ,2025,(20):86-88.

作者简介:许颖慧,女,汉,1991-山东曲阜,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