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信用评价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管体系的构建

作者

施吕蓉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241000

前言: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身为关键的参与主体,它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会直接对采购效率产生影响,随着准入门槛的放宽,代理机构的数量急剧增加,“小、散、乱”的问题变得日益明显地呈现出来,传统的监管模式面临着挑战,构建科学的信用评价监管体系,是规范代理机构执业行为的现实所需,对于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以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有着关键的意义。

1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管现状与问题

1.1 监管困境的成因

当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管正遭遇诸多困境,准入门槛缺失这一问题较为突出,自 2017 年取消代理机构资质审批后,全国代理机构数量增长幅度超过 300%,然而准入标准的缺位致使机构资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信息不对称对监管效能造成严重制约,项目信息发布滞后、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这类现象颇为普遍,使得供应商在维权方面面临险阻。监管协同存在不足,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边界模糊不清,缺少统一的监管标准以及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的缺位致使违法违规成本偏低。

1.2 典型案例:内蒙古四方信用互评机制

在 2021 年 5 月的时候,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开启政府采购四方信用评价机制,这一机制涉及全区范围内的代理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以及采购人,该机制构建起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采购文件编制质量的权重占到 30% ,评审程序规范性的权重为25%,合同履约情况的权重是 20% 。在实施的第一年就取得一定成效,累计处理各类失信行为 127 起,其中代理机构恶意收费的占比为 38%,合同延期履约率下降 22% ,此案例说明多主体互评机制在识别代理机构执业短板上是有效果的,不过也显现出评价结果与招标资格联动不够紧密、部门间存在数据孤岛等问题[1]。

2 信用评价体系的核心框架设计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科学地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乃是监管体系可有效运行的根基所在,此项研究依据代理机构的业务特性,搭建起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企业素质、代理质量、公共信用等五个方面,从表 1 中可看出,企业素质维度的权重占据 20% ,其主要对专业人员持证率等基础能力展开考察。代理质量维度权重为 30% ,此维度作为评价的核心部分,着重关注招标文件合规率以及质疑投诉率,公共信用维度权重占比 25% ,囊括税务违法记录与司法失信记录,该指标体系参考山东省的实践经验,借助 AHP 群决策法科学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此保障评价结果有客观性与准确性。

1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2.2 信用评价动态流程

信用评价动态流程参考德国公共部门绩效对比模型,构建起闭环式的动态评价机制,流程始于数据采集环节,会经由多种渠道去收集代理机构的基础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接下来进入评价计算阶段,运用科学的量化分析方法来进行综合评分,评价结果发布环节十分注重透明度,会依靠官方网站将结果向社会公开。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反馈改进机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措施,收集反馈意见,持续对评价标准加以优化,形成“评价- 应用- 反馈- 改进”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监管的精准性[2]。

3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技术赋能路径

3.1 国际监管范例:美国联邦采购系统

美国联邦采购系统于政府采购监管领域积累诸多经验,其相关做法有研究价值,美国联邦合同系统规定全国十六万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均接入国家信用数据库,构建起完备的信用档案体系,该系统创新性运用“两阶段招标”机制,第一阶段着重筛选信用等级为 B级及以上的优质企业,第二阶段聚焦审查技术标准与报价方案,切实提升采购质量以及效率。联邦采购信息系统每年向社会公布超两千亿美元的政府合同数据,达成采购信息的高度透明,该系统与司法部门构建实时数据对接机制,法院判决结果可同步更新至企业信用档案,保障信用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此经验显示,构建统一的信用数据平台以及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乃是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效能的关键途径。

3.2 区块链技术赋能信用存证

区块链技术为政府采购信用监管提供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广州政府采购中心于 2023 年成功搭建 " 信用履约区块链平台 ",实现四类核心应用场景的技术突破。智能合约自动惩戒功能通过预设规则,当代理机构出现违规行为时能够自动触发保证金冻结等惩戒措施,大大提高监管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跨部门数据共享功能打破传统信息孤岛,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失信记录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同步共享,为全面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动态评分更新功能确保履约评价结果能够实时影响企业信用分值,增强评价体系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隐私保护功能采用零知识证明等前沿技术,在验证资质真实性的同时有效保护企业商业机密。该平台运行首年即取得显著成效,虚假投标行为减少 67% ,合同纠纷处理时长缩短至7天,充分展现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采购监管中的应用价值[3]。

4 监管体系实施策略与政策建议

4.1 构建协同治理框架

如图 2 所示,协同治理框架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多部门协同、多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政策制定;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代理机构市场准入和退出监管;审计部门负责采购过程和结果监督检查;税务部门负责提供税收征缴和违法记录信息;司法部门负责提供失信被执行人等司法信用信息。各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沟通监管问题,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该框架突破传统单一部门监管局限性,实现监管资源优化配置。

图2 协同治理框架图4.2 强化结果应用机制

如表 2 所示,本研究构建与信用等级相对应的差别化监管措施体系。对于 AAA 级信用优秀的代理机构,实施激励性政策,免缴投标保证金,监管检查频次降为年度抽查,并在重大项目承接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充分体现 " 守信激励 " 政策导向。对于 BBB 级信用良好的代理机构,实施常规监管措施,缴纳 50% 投标保证金,监管检查频次为季度抽查。对于 CCC 级信用较差的代理机构,实施严格限制性措施,暂停投标资格,加大监管检查力度至月度专项检查,并要求参加强制培训和行业通报。该应用机制真正实现 " 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受限" 的监管目标。

表2:信用等级对应的监管措施

5 结论

本文构建的基于信用评价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管体系,通过" 指标科学化 - 流程动态化 - 惩戒协同化 " 的创新路径,有效破解当前代理机构监管困境。该体系以信用评价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评价流程,运用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和差别化结果应用机制。实践表明,该监管体系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代理机构执业风险,显著提升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未来需推进信用立法与现有法规衔接,扩大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形成" 守信激励、失信受限" 的良好政府采购生态。

参考文献:

[1] 李冉冉 . 严守纪律强化担当忠诚履职—— 以党建引领学校政府采购工作高质量发展 [J]. 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2024,(S1):48-49.

[2] 王晶 . 以政府采购改革创新强特色塑优势 [J]. 中国政府采购 ,2024,(12):10-17.

[3] 李坤, 唐汉东. 深化政府采购“承诺+ 信用管理”改革[J].中国政府采购 ,2024,(12):32-37.

施吕蓉(1982.9-),女,安徽芜湖人,

硕士,

教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研究方向:政府采购。

单位邮编:241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招标采购协会高校采购专业委员会 2024 年度课题 SZXGT2024007

2022 年度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22AH05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