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杨红
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马涧中心小学 321100
一、小学美术作业创新设计的必要性
(一)契合“双减”政策核心要求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并非降低教学质 是重塑教育生态系统布局,其关键点就是减少多余作业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在此之前,传统 ,无论是临摹教材插图还是单独练习某个色彩,看似形式多样 外负担,也可能妨碍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这时便需要新创的设 版社教材重点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形成高效课堂活动体系,在知识内化与能力成长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真正落实好“减负增效”的初衷。
(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的美术基础、学生兴趣倾向与认知特征存在明显分化趋势:有的学生擅长绘画创作,有的偏爱手工艺实践,还有一些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充满兴趣,传统统一化的作业模式很难符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础较弱的学生容易因任务难度过高而产生挫败感,而能力强的学生又可能因为缺少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失去学习动力。鉴于这种情况,创新教学设计时务必重视个体差异,还要融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里的“分层提示”理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赋予不同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并达成个性化发展。
(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体系以“核心素养培育”作为基本指向,努力形成兼具生活实践、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的美术教育架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技法训练,而忽略了审美判断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仅仅让学生临摹教材里的脸谱图案,却没有去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本方案借助教材中的文化主题资源,并联系日常生活情境,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全面纳入核心素养目标,促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加深对美术艺术和社会价值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二、小学美术作业创新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借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的分层设计思想,构建多级递进的作业体系,突破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设置“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实践应用—创新思维培养”三个层级,让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让优秀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发展。
(二)实践性原则
基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编撰理念,本研究重点探究作业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从校园环境、地域文化、日常用品等处获得创作灵感,通过实践活动促使美术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教材“废旧材料创作”单元内容为依托,设计“废弃物艺术化再创造”的主题性实践作业方案。
(三)跨学科融合原则
根据新课标中“学科融合”的理念,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中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为依托,打破学科边界,推动美术教育与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拓宽作业设计的多元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小学美术作业创新设计的具体策略(一)基于教材梯度的作业分层设计
按照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单元目标来设计作业,可以形成三个递进层次,基础层重视教材核心技能的巩固,比如三年级“线条的魅力”单元, 要学生用多种线条去描绘对象特征,还要学会基本的线条应用方法;提高层侧重知识迁移与个性化表达, 家乡的桥”单元为例,促使学生联系家乡桥梁特色,运用学到的绘画技巧做主题创作;拓展层着眼于综合实践与文化探究,拿五年级“民间泥塑”单元来说,提倡学生深入调研地方泥塑文化,小组合作时把传统因素和自身想法融合起来,这样分层设计既符合教材体系,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潜能。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践型作业
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为基础,本研究重点塑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规划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类作业,在“校园美化”这一主题单元当中,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的环境特性,凭借绘画或者手工技艺给出美化建议,在“家乡文化”这个板块,让学生搜集并剖析本土民间美术资源,诸如剪纸,木雕,然后把这些民间美术资源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里头,这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同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思考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以拓展作业维度
根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主题思想,形成融合型实践作业体系,在“古诗词配画”活动里,依照教材所涉及古诗词的意境特点,利用绘画技巧表达其深层次含义;在“光影与色彩”单元,依靠光学原理探究色块明暗改变规律,通过比较方法加强画面空间层次感;在“纹样设计”任务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图案创作,从而改进艺术表现能力并加深对数字技术认识领悟,这类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更新了作业形式,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
总结:按照“双减”政策的方向,小学美术作业的设计要依靠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围绕“减负增效”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采用分层递进、实践探究以及跨学科融合等不同的教学策略,冲破传统作业形式的固有局限,这条创新之路有益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使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体会美、表现美,推动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进而给小学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给予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47):26-27
[2]王莉.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设计研究[J].知识文库,2024,4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