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路径探析

作者

王征

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引言

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结构失衡、内容脱节等现实问题。亟需通过组织架构耦合、工作内容互嵌及技术赋能构建融合机制,强化党委领导与制度保障,为提升新时代国企治理效能提供新思路。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思想、组织及纪律的保障,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文化提供保障,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障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规范企业的发展理念,让企业始终保持平稳的状态发展下去。

1 现状分析

1.1 国有企业政工队伍结构特征

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人员构成方面,队伍年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中青年干部已成为主力,但高层次专业人才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主要集中于管理层,专业背景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科班出身人员占比不足四成,多数政工干部来自业务岗位转任。专职与兼职人员的配置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生产型企业的专职政工人员配备率普遍低于服务型企业,基层党支部普遍采用"业务干部+政工干部"的双重角色配置模式。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大型央企基本实现政工岗位全部专职化,而地市级国有企业兼职政工人员比例较高[1]。这种结构性特征既反映了国有企业重视政工队伍建设的传统,也凸显出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现实矛盾。

1.2 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瓶颈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三大核心瓶颈:一是教育内容与生产经营存在显著脱节,政治理论灌输与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等实际业务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员工参与度不足;二是数字化传播手段应用严重滞后,线上教育平台覆盖率不足 30% ,且现有党建APP 日均活跃用户普遍低于 15% ,未能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呈现形式化倾向,现有评估体系中定性指标占比超过 80% ,量化考核多局限于会议次数、学习时长等表层数据,未建立与生产经营绩效联动的KPI 体系。这些瓶颈导致思想教育对业务实践的指导作用弱化,尤其在青年技术人员群体中,传统党课到课率普遍低于 65% 。与此同时,基层政工干部跨领域业务知识储备不足,仅21%人员具备生产经营部门轮岗经历,直接制约教育内容的实效性转化。

2 融合机制构建

2.1 组织架构融合路径

在组织架构融合路径建设中,国有企业通过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实现治理层级的深度耦合。该制度明确要求党委常委在分管业务领域同时承担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将意识形态建设、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纳入年度述职核心指标,形成"业务部署与思政要求同步下达、过程督导与思想引导同步开展、经营成果与政治成效同步考核"的三同步机制。同步建立业务部门政工联络员岗位体系,在采购、生产、研发等关键部门配置专职联络岗,明确其承担政策宣贯、思想调研、矛盾调解等6 项核心职责,并制定季度思想动态报告直通党委的垂直报送通道。通过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强制规定涉及重大投资、改制重组等议题须附加思想政治风险评估专项报告,确保决策环节实现政治引领与经营管理的制度化交融。该架构体系设置双路径追责机制:对未落实"一岗双责"造成重大意识形态问题的班子成员实施职务调整,对未能及时上报思想风险隐患的联络员予以岗位资质降级,从而构建权责对等的闭环责任体系[2]。

2.2 工作内容融合路径

在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层面,需系统构建双向嵌入机制。首先建立生产经营指标与思想政治考核的权重关联体系,将安全生产达标率、成本控制效能等核心业务指标按不低于30%权重纳入政工干部绩效评价。其次推进教育内容结构化整合,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安全生产规程、质量管控标准与党性教育理论整合为统一课程体系,规定每季度必修学时中技术培训与思政教育交叉课程占比 ≥40% 。重点领域实行"双讲师"制度,由业务主管与技术专家联合开发案例教学模板,确保生产场景中的风险防控要点与党员责任区建设要求同步传导。该路径通过量化指标互嵌与教学内容重构,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与政治引领效能的协同转化[3]。

2.3 技术赋能融合路径

在技术赋能融合路径实施层面,重点构建数字化支撑体系。打通党建云平台与企业ERP 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进度、安全风险预警等12 类业务数据与党组织生活、党员教育信息的双向实时同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切入业务痛点。同步推进新媒体矩阵标准化建设,形成"1 个主账号+N 个部门子账号"的分级运营架构,明确账号覆盖率 ⩾85% 、月度互动达标率≥60%的量化指标,通过短视频政策解读、生产标兵直播访谈等创新形式,将主流价值传播融入员工日常工作场景。开发移动端"掌上思政"应用模块,集成在线党课、民主评议等8 项功能,支持远程参与率统计与学习成效智能评估,切实解决跨区域项目人员教育覆盖难题。技术系统运行数据自动生成融合成效分析看板,为动态优化工作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3 保障体系

3.1 人才梯队建设

在国有企业政工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重点构建复合型干部培养体系与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制定三年专项培养规划,通过跨部门轮岗、生产经营实务培训及政工理论研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系统性提升政工干部业务融合能力。同步实施业务骨干党性教育学分制管理体系,将政治理论学习、廉政教育参与度及思想动态分析报告质量等要素量化为学分指标,明确年度必修学分不低于12 分且与职务晋升直接挂钩。该体系配套建立双向考核机制:政工干部需掌握所联系业务单元至少三项核心经营指标,业务骨干须定期提交结合岗位实践的思想分析报告,确保人才能力结构与融合发展需求动态适配。

3.2 制度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措施聚焦党委会议事规则修订与融合成效量化评估。在党委会议事规则中明确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大事项决策前置程序,规定涉及生产经营战略调整、组织机构改革等议题必须附加思想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同步建立目标责任追溯机制,对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实施履职痕迹管理。融合成效 KPI 指标体系设置六项核心指标:党建与业务联动会议执行率(权重 25%% )、生产经营指标完成度 (20%) 、员工思想动态测评达标率 (15%) 、数字化平台活跃度 (15%) 、风险防控预案覆盖率 (15%) 、廉洁合规事件发生率 (10%) ),通过季度述职评议实现动态考核。该体系突出目标导向与过程控制,形成"部署-执行-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

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论证了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实施路径。通过构建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与业务部门政工联络机制,实现组织机构深度耦合;建立生产经营指标与思政考核权重关联体系,推动教育内容结构化整合;依托党建云平台与ERP 系统数据贯通,构建数字化支撑体系。同步实施政工干部跨部门轮岗培养与业务骨干党性教育学分化管理,形成复合型人才梯队。制度保障层面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设立融合成效KPI 指标体系六项核心指标,构建权责对等的闭环管理机制,为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王越.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实践[J].市场信息报,2022,15(3):11-53.

]张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20(5):48

[3]林香媛.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现代企业文化,2024,22(12):41-251.

作者简介:王征(1990 年2 月-),男,籍贯:河南唐河,汉族,学历:本科,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政、党建、群团、合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