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作者

葛楠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滦州市分局 河北唐山 0637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大气污染带来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不断增加,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探讨应对策略和措施,期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大气污染防治;挑战及对策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

1.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忽视环保措施,导致污染物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情况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1.2城市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的严峻挑战。随着城市扩张,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生活能源消耗大幅增加,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特别是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导致尾气排放量急剧上升。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尘土和颗粒物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使得大气污染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治理[1]。

1.3能源结构不合理

中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这种高污染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近年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所推进,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依然较高。在燃煤过程中,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严重的雾霾和空气污染问题。

1.4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不足,难以全面覆盖和约束各种污染行为。执法力度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存在松懈现象,导致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

1.5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许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对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环保行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例如,随意焚烧垃圾、乱排废气等不文明行为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公众环保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

2.1优化产业结构

(1)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

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例如,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同时,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吸引更多企业投身绿色产业。此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再生利用技术,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改善能源结构

(1)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应制定和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明确中长期目标和具体措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核电等低碳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同时,应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改造力度,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此外,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清洁能源应用,如推广天然气汽车、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应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制定细化的实施细则和标准,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增加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实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加强对新兴污染问题的法律规范,如针对机动车排放、VOCs(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2)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政策落实

应建立健全环保执法机制,增加环保执法人员和设备投入,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对违法排污行为应依法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名单,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同时,完善环保问责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责。此外,建立公众举报和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保执法,通过多方监督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落实。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环保执法的威慑力和执行力,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顺利实施。

2.4推进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

(1)提高城市绿化率

应将城市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的绿化规划和目标。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和绿化带的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新建和改造项目中,严格执行绿化指标,确保绿化面积不减少。推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创新绿化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绿化面积。此外,鼓励社区和市民参与绿化活动,提高公众的绿化意识和参与度。通过提高城市绿化率,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减少空气污染物,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2]。

(2)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使用

应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实施交通拥堵收费、限行等政策,控制私家车的过度使用,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推广新能源汽车,提供购车补贴和充电设施支持,促进绿色出行。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尾气排放标准,减少高排放车辆的上路。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5增强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1)开展广泛的环保宣传教育

应联合媒体、学校和环保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讲座、环保展览和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将环保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环保宣传视频和图文,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和环保行为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3]。

(2)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畅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鼓励公众通过环保志愿者活动、环保组织和社区环保项目等形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众及时了解环境状况和环保政策,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供便捷的公众举报平台,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局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保治理体系,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列的对策和建议,期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汪亚萍.大气污染形成原因及防治管理方法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2):81-82+85.

[2]王静.浅析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