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高考复习中的差异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王頔
成都高新实验中学 610041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不可能在每个智能领域都具备很好的发展潜能,而只能在其中某几个领域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某一智能的欠缺或不足,并不一定成为成功的障碍,并不一定会阻碍个体在其他智能领域获得成功。1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正视学生的短板和学情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和应试能力。
一、学情差异:善用学科工具 巧识学情差异
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工具来捕捉、识别学情差异。如在运用历史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善用流程图来表达,且很少会犯因果倒置的错误,这说明此类学生的时序观念和因果关联思维较好;有些学生善于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用核心概念统领学习内容,表明其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理解较好,演绎思维发展较好;有些学生喜欢用表格整理学习内容并得出历史结论,表明其归纳逻辑发展较好。而有些学生只是罗列了教材的章节目录,说明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和思维灵活度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虽然形式上运用了各种图形来表达,但所联系的事物并无实质性的内在关联,可见其对基本史实或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运用历史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识别出知识性的学情差异,还可以识别出思维上的学情差异。此外,历史教学中常用到的时间轴、错题集、历史开放性试题等都是识别学情差异的有效工具,而且在功能性上各有所长。如时间轴可以识别显性知识的学情差异,错题集则更能识别出由成长阅历所带来的隐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情差异。开放性试题更能体现出学生在逻辑化表达方面的学情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学科小工具在识别学情差异方面的功用,以提升差异化教学水平。
(二)教情差异: 优化质量分析 确定轻重缓急
进行质量分析是反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措施的有效途径。在进行质量分析时,除了对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外,还可以对改进措施进差异化分类。教师可以从备考教学的整体出发,对需改进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需改进内容在高考考查中的权重高低、学生的已有水平、改进难度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改进措施的轻重缓急,完善教学计划的制定。这种差异化教学措施的制定有助于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可避免教学中平均用力、事倍功半情况的出现。
具体操作如以下两张表格所示。
高2024 级XX 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简表 1(选择题)

高2024 级XX 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简表 2(材料解析题)


难度为
的改进内容为大多数学生广泛存在且较容易改进的短板。针对此类内容,教师应及时着手制作学习资料并做好学习情况的监督与反馈。难度
的问题为部分学生存在且一旦突破则有助于学生分数迅速提高的短板。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来解决。 如课堂上优生进行示范,带领其他学生阅读材料,讲解读材料的方法、“短板”学生面对教师对自己的答案 评价、修改等。改进难度为 43n 的问题为学生普遍存在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和学生的阅历见识和多年来养成的思维习惯有关。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在已有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学科融合思维:尊重差异、利用差异的有效途径
差异化教学是通过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教学,因此差异化教学在识别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要做到尊重差异、充分利用差异。运用学生的优势智能解决历史学科短板就是尊重差异和利用差异的体现,同时也是学科融合的体现。因为在思考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无意识地优先且熟练使用优势智能,所以学生运用学科融合思维思考就是在运用优势智能解决历史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和优势学科不一样,让教师在设计每个教学内容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也不符合实际,况且这一教学行为中学生的优势学科思维只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工具,并非主体,所以在这种“取长”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围绕历史学科素养精心设计、开发跨学科教学情景和评价标准,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势智能与短板,并积极探索运用优势智能及其内核弥补短板的具体方法。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组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差异化教学不是个别化教学,在分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决定是否分组,形式为目标和内容服务。
2、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相结合。同质分组有助于解决个性化短板,异质分组有助于解决普遍性短板和,利于个体间的模仿与借鉴。
3、显性分组和隐性分组相结合。隐性分组多用于教师在课上为了解学情对学生进行的有意识关注和课下辅导。显性分组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被差别对待从而产生不良心理状态。
(二)心理引导的时机选择
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贯穿于差异化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面临学习内容难度大、自身与其他学生差距大、进步提升缓慢、感觉到被差别对待等时间节点,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同时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历史学科在高考复习教学中对差异化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相关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文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研究[D].硕士.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