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德育的小学数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研究
刘雨婷
嘉祥县实验小学双桥校区 272400
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愈发受到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其中包括具备健全人格与自我管理能力[1]。校本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实践,对学生价值观与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阵地。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并基于校本德育展开,有助于拓展教学维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校本德育资源,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然而,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校本德育的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深入探究相关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本德育、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一)校本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价值导向
校本德育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形成独特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例如,学校以“诚信”为校本德育主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数学作业、考试等情境中秉持诚信原则,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积极的价值基础。诚信意识能使学生在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真实、积极的态度,避免因虚假行为带来的心理负担。
(二)小学数学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载体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众多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元素。这些元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实践场景[2]。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培养理性思维与挫折承受能力。当学生在统计过程中遇到数据不准确或分析结果与预期不符时,教师引导其正确面对挫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当学生具备积极的情绪、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认知时,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会更具主动性与专注度。例如,自信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更愿意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勇于挑战自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内容,可促进学生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提升学习效率。
二、基于校本德育的小学数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现状及问题
(一)教师意识与能力不足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教学及校本德育相结合的意识。即使意识到其重要性,部分教师也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难以在课堂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面对学生因解题困难而产生焦虑情绪时,教师未能及时察觉并给予正确引导,错失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二)教学融合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多停留在简单的说教或偶尔结合教学内容提及相关心理品质。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时,教师仅简单提及要认真细心,缺乏系统、深入的融合方式。这种单一的融合方式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学习的紧密联系,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不同,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挫折时的心理反应不同,教师若未能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基于校本德育的小学数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涵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心理辅导技巧以及与校本德育和数学教学融合的方法等[3]。例如,邀请心理 开展讲座,介绍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策略;组织教师参加工作坊,通过模拟教学场景, 如何在数学 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校本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提高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校本德育主题,如“坚韧不拔”,让学生分享在解决植树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想法与做法,鼓励学生在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坚韧。又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渗透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理念,与校本德育中的“节俭”主题相呼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理财心理。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解决问题,提升心理适应能力[4]。例如,在“行程问题”教学中,创设学生去公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到达时间、速度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出行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及应对策略,培养学生应对挫折与变化的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数学手抄报制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同时增强自我认知与自信心。结合校本德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开展数学文化展览,展示数学发展历程中数学家们坚韧、创新的故事,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案。对于性格内向、容易自卑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更多鼓励与关注,如安排适合他们能力的问题,及时肯定他们的回答,增强其自信心。对于情绪容易波动的学生,在其出现情绪问题时,通过单独沟通、引导其进行情绪调节。利用数学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表现,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例如,观察学生在面对难题时的情绪反应、解题态度等,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结束语
基于校本德育的小学数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借助校本德育的力量,促进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与心理素质发展上的双重提升。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优化渗透策略。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策略实施效果的跟踪与评估,深化校本德育、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全面的教育环境,助力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Z].2016.
[2] 曹梦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教育界,2025,(17):143-145.
[3] 米玲,张梅,谢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5,(06):79-81.
[4] 赵懿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4,(36):120-122.
济宁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4JNXLJK0119),课题名称《基于校本德育创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成员:国园园(主持人).张美静.刘雨婷.范滕滕.张茜茜.薛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