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学科教学中如何保住小学语文课的“语文味”
杨金娣
茂名滨海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525437
引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教学在课堂中日益普及。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单一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但同时也对原学科产生挑战。“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跨学科背景下,保持“语文味”不仅关系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保持“语文味”的一些做法,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语文味”概述
“语文味”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特质,它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品味、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文化内涵的领悟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主要表现为对汉字的认知与书写、对文本的朗读与理解、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感悟等方面。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
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学科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容易导致“语文味”的淡化,使语文课失去其本质特色。因此,在跨学科教学中保持“语文味”,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保持“语文味”的必要性
保持“语文味”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味”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它蕴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跨学科教学中保持“语文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同时,“语文味”的保持也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
在跨学科教学中,保持“语文味”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学科知识的融合可能导致语文教学目标的偏移,过分强调其他学科内容而忽视语文本质。其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能削弱语文教学的传统特色,如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再者,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可能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这些挑战要求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平衡,确保“语文味”的有效保持。
三、保持“语文味”的策略与方法
在跨学科教学中保持“语文味”,首先需要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符合语文本质的教学目标,如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增强文化理解能力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语文内容为主线,巧妙融入其他学科知识,避免喧宾夺主。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是保持“语文味”的关键。教师应精选富含“语文味”的文本材料,如经典文学作品、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等,作为跨学科教学的基础。在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时,要注意与语文内容的有机融合,如通过科学主题的文本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或借助历史故事培养叙事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也是保持“语文味”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富有“语文味”的学习情境,如古诗词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在跨学科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或通过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富有“语文味”的教学资源,如汉字演变动画、经典诵读视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保持“语文味”的保障。教师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关注跨学科学习成果,更要重视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语文知识测试、跨学科项目展示、语文能力表现性评价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确保“语文味”在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保持“语文味”的实践案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春天的故事》的教学,就可以设计一个融合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活动。
《春天的故事》展现了春天的美景,文章词汇灵动、意象丰富。开篇便用“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引入,令人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课文中对花朵颜色的形容,:“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等,在此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一段明快悠扬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朗读,并在朗读时加入适当的情感与节奏,尤其在描述自然景色时,可以通过音调的升降传达对春天到来的欢快。可以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借助音乐效果,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美好氛围,激发他们对春天有关事物的想象与观察。让学生全身心感受春天的气息。文中不同花卉的颜色,可以设计一个画画的环节,根据课本内容给不同的花卉填不同的色彩,来巩固记忆,作为认知自然颜色的契机,也可通过文中的颜色及花朵特征进行联想记忆,增强词汇量,并鼓励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创作春景画,并用文字描述画作意境。讲解春天的自然现象时,如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
拓展方面,可优选描写春天的经典诗文,如《春晓》《咏柳》等,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美,学习说与写技巧。以上案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融合教学,成功保持了“语文味”。学生在欣赏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感受了
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创作和描述画作时,培养了想象力和表
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语文为核心,巧妙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深化了语文学习。
五、结论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保持“语文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明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教师可以在跨学科教学中有效保持“语文味”。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在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保持和发扬“语文味”,为培养具有深厚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徐鹏.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 年。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第二批专项课题《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情境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课题编号:GDJY-2024-A-b09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