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对高中生红色文化认同的调查研究
王亚芹 宋小霞
广东省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广东梅州 514400
摘要: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承红色基因、建构地方认同、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红色研学活动,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渗透地方认同,可以传承红色基因和形成红色文化认同。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高中生红色研学前后的红色文化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据此提出了高中生在红色文化认同提升过程中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三河坝红色研学;红色文化认同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红色资源是地方的重要象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优质的教学素材,将地方红色资源与研学结合起来,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在物质主义、利己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催生的不良风气影响下,在全球化浪潮下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和势力的无形冲击和渗透下,在自身分辨是非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高中生极易受到物质世界的“糖衣炮弹”侵蚀,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红色文化能够在价值引领、榜样激励、道德教化、行为规范、传承导向等方面有助于青年人成长成才[2]。善用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高中生的成人成才应大力推行。
文化认同表现为个人对特定文化的承认、认可及归属[3]。因此,深化高中生对本地的革命先烈、革命精神等相关的红色文化的认识和把握,增强地方归属感与依恋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高中生的红色文化认同,对于更好的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指导人生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梅州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地方重要的红色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给予了地方学校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因此,本文以梅州市三河坝战
役纪念园研学为例,从学生感知角度测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程度,为提高高中生的红色文化认同、地方认同度,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阐发红色文化价值等提供借鉴。
一、调研方案设计
本调查主要采用前后测对比研究。
在红色研学前采用自编的访谈问卷对参加红色研学的64名高中生进行前测。《三河坝纪念园访谈表》主要涉及基本信息和有关三河坝的地理位置、历史人物、相关事件、红色文化等内容。
研学活动中,主要安排学生以参观、走访、听讲座、调研等形式,让学生感悟三河坝的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基因,提升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感。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三河坝纪念馆内,讲解员详细讲解三河坝战役的时间、地点、人物、红色故事等,学生认真听取、参观并记录相关内容;第二、在三河坝革命烈士纪念碑处,学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听取讲解员介绍并记录三河坝战役与烈士纪念碑介绍、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第三、在三河坝纪念园中眺望三江交汇,对照地图,说明三河坝的位置、环境及讨论其对战役的影响。
在红色研学后主要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和学生写研学感悟进行后测。《红色文化认同现状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和现状调查两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依据文化认同的测量结构,从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四个维度编制问卷。问卷采用likert的五点量表法赋值计分。通过对参加红色研学的6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6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100%,最后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调研结果分析
红色研学前,对参与红色研学的高中生进行访谈,发现只有14%的学生能大概说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地理位置,9%的学生能简单描述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5%的学生可以概括出三河坝历史事件的红色文化内涵。这说明,高中生对梅州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地理位置、历史人物、相关事件、红色文化等知晓率低,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水平有待提高。
红色研学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在校生中男女
占比为 68.75% 和 31.25%。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四个维度的均值为12.9分、14.7分、14.31分、13.38分(每维度满分是15分),接近满分,这说明红色研学后高中生对梅州市三河坝纪念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四个维度的认同都有所提升。红色文化总认同均值为54.9 分( 四维度满分60分) ,成中上等水平,说明红色研学后高中生的区域红色文化的认同水平有所提高。通过对学生上交的64份研学感悟进行逐一查看,发现学生对梅州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地理位置、历史人物、相关事件、红色文化内涵、自我心理感觉、启示意义等都有一定的描述,说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比较深入。
三、提升高中生红色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启示
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高中生均认识到学习和领悟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感悟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在提高高中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方面仍有努力的方向。
第一、大多数学校都较重视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如丰富红色文化校园活动、加强网络宣传报道、组织参观红色纪念地等,但是以活动形式为主的红色教育被部分同学只当做任务来完成,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是抽象的、模糊的、笼统的,没能引发深层次领悟,更难将其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和指引,难以付诸实践活动。如何以活动形式引发深层次的感悟也是日后探究的方向。
第二、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红色文化课程。红色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老师的任务,也是其他科老师的责任。教师应提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提升对红色资源课程的开发能力,在课程中巧用红色资源,在课程中无形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6):1.
[2]李阎.中国青年红色文化认同:诉求、困境和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9,32(05):37-43.
[3]苏勇,李智娜. 异国文化认同感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启示——以韩流风潮为例[J].市场营销导刊,2008(2) : 39-42.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023YQJK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