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吴美玲
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315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性评价逐渐受到重视。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关注,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情况,为教学调整和学生发展提供依据。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1 科学性与发展性相统
评价体系应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为基础,兼顾知识掌握的深度与思维发展的广度。在设计评价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设置阶梯式的评价任务,如基础巩固题、综合应用题和创新拓展题,动态监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认知和数数练习来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应用题和思维拓展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多元化评价主体与方式
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的立体化评价网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作为评价的主导者,应具备专业的评价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反思自己。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1.3 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将两者有机结合,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进步,又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
2.1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计算不同长方形的面积,考察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同时,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2 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过程性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观察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可以提出“在一条 100 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种一棵,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实践动手能力
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过程性评价应将实践动手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通过组织数学实验、实地考察、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图形,观察图形的特征,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4 情感与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交流、查阅学生的学习日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例如,对于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习困难、缺乏信心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3.1 课堂观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记录。
3.2 作业分析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书面记录”,作业分析不应仅关注“对错”,更应关注“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与错题反思本,解读学生的思维发展。
3.3 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过程性评价的“物质载体”,可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如探究报告、错题反思、实践任务成果等,定期整理并展示。成长记录袋可定期让学生展示,教师与家长可通过记录袋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也能通过回顾记录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例如,学生从最初不会推导公式到能举例说明,思维更深入,这些变化都能在成长记录袋中体现。
3.4 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补充,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反思自己。教师可设计同伴评价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评价。例如,在“测量教室面积”的合作任务中,评价表可设置合作态度和任务完成等维度。合作态度包括能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否倾听同伴的意见、能否帮助同伴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包括能否正确测量长和宽、能否准确计算面积、能否记录过程与结果。同伴互评可采用“星级评价”与“评语”结合的方式,通过同伴互评,学生能学会用客观的标准评价他人,也能反思自己的表现。
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科 的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实施策略,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 习过程 在的 调整和学生发展提供依据。同时,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 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不 完善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徐向东.过程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励效果[J].学生·家长·社会.2025(15)63-65.
[2]田清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的实践[J].研究试题与研究.2025(10)147-149.
[3]朱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过程性评价构建策略[J].亚太教育.2025(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