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丽萍 黄利园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作业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强调学生为本,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学习质量。[1]时代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新教材的推行为让语文教育也踏上新的征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语文定位为综合性实践学科[2],教材体现双线并进的单元结构特点,也为优化作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时代要求

(一)“轻负高质”的现实迫切要求提升作业质量

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机械抄写、教辅练习为主,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容易造成当代儿童缺乏作业兴趣,进而引发厌学情绪。“双减”要求整体推动作业优化改革,与新教材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拧绳并进,设计符合低段儿童喜闻乐见的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多层作业,提升作业质量,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综合能力。

(二)落实新课标,践行新教材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要求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理念,单元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为高质量作业设计创造了条件。“双减”背景下,低段大单元语文作业设计应参照新课标,依据学生学情,基于单元,作业童趣化、情景化重构,设计系列化、递进式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深入理解主题内涵,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和能力的螺旋上升。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大单元作业设计应以单元主题为统领,将单元内各项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整合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和《口语交际·做手工》等内容,作业设计时应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体会亲情温暖和合作的重要性。作业设计可围绕“爱与合作”这一主题,设计“给家人写一封信”、“制作感恩贺卡”、“小组合作完成手工作品”等,形成“文本——作业——文本“闭环式的学习链条,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亲情的珍贵和合作的快乐。

(二)层次性原则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分类的作业体系。教师可摸索本班学生学情,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适宜的作业任务。例如在学习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时,可设计“基础版——春天词语收集”、“提高版——春天诗歌吟诵”、“拓展版——春天找寻写作”等不同难度的作业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很好地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原则

注重作业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新教材增加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实践性作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如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后,可跨学科——劳动,设计“家庭小菜园观察日记”等生活化作业,学生通过“动手做”,在真实的情境中发、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扎实文本知识时,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一)主题整合式设计

科学、合理的大单元作业在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单元文本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对学生学业有促进作用。以二级上册第四单元“祖国风光”为例,教师可设计“美丽中国行”主题作业如:

1.研读文本内容,制作明信片:学生选择课文中介绍的一处景点,跨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制作一张我国大好河山的明信片。

2.联系生活情景,宣传家乡旅游:结合《黄山奇石》等课文学习,学生可利用周末与家人出行,看看身边美景,绘制简单的家乡旅游宣传册。

3.导游角色扮演,出口爱国情:学生扮演小导游,自信大方为同学介绍课文著名景点或中国其他名胜古迹。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学习体验,最后回归有感情朗读单元文本,助力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加强学生文化自信。

(二)跨学科融合设计

大单元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不仅可以将单元多个文本作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跨学科设计,也可以发挥单篇课文的融合性作业。以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来说,着眼单元主题——“自然的秘密”,让学生利用多途径、多方法去观察发现、拓展思维,同时也可以就单篇课文设计“植物传播种子的科学探究”作业:

1.语文任务:阅读课文,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感情朗读并尝试背诵。

2.科学任务:利用周末走进大自然,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学

3.美术任务:绘制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图,制作科普小报。

这样的跨学科作业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回归学生的发展本位,促进了学生从错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了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彰显语文学科价值。

(三)展示交流设计

大单元作业设计非常重视过程性和表现性呈现,有必要构建班级作业展示与交流平台,让学生的作业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分享。通过多样化的展示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具体包括:

1.成果展示:定期在班级多形式展示学生大单元作业,如展览、演讲、小视频等。

2.互动评价:开展作业分享会,让学生相互点评、学习,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3.家校合作: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开展亲子共读、亲子制作等合作性作业。

“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单元作业设计作为落实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承载着减负增效的重要使命。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大单元作业设计能够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2021-07-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