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三全育人” 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

唐雅莉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近年来,机电工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学校宣传部相关要求,在院党委领导统筹部署下,牢牢把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的总基调,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分析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差异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为发展思路,大力创新文化建设,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断夯实网络思政育人实效,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通过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学院新媒体中心、线上宣传平台三位一体布局,以学院官网、学院三大官方公众号为主要载体,创新工作方式,打造精品栏目,在公众号开设特色栏目,以短视频、音频、文字、漫画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大力宣传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在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将宣传阵地下沉至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引导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多元互动、共同协作的主流思想价值传播模式,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传播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提升的有力武器。

二、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理念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宣传信息交流机制,制定了网络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的主体责任,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指标量化,纳入年终考核体系,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院建立了一支由教师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队伍,形成传播主流思想舆论的主力军,定期在学院教工群、学生党员群、年级群、心理委员群等各级各类微信群、QQ 群、朋友圈线上社交平台发布重要热点信息,点线面结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党委宣传员、主要领导干部、辅导员主动在网络发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院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环节,“ 以点带面”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 精准全覆盖” ,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文化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最终促使全院师生形成强大合力,朝着一个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工作内容

1、“ 头雁领航” 系列栏目,着力塑造学生价值体系

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学院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彰显榜样的力量,着力塑造学生的价值体系。学院公众号开设“ 头雁领航” 系列栏目,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开设“ 榜样的力量” 专栏,分期推送在学校评奖评优中获奖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大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等个人以及三好班级、文明宿舍等集体的先进事迹。开设“ 科创达人” 专栏,定期推送在科技竞赛、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开设“ 机电之星” 栏目,定期推送在体育、音乐、艺术、考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开设“ 党员风采”专栏,分期推送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支部的典型事迹。通过他们的励志故事,学生可以对照身边的榜样,见贤思齐,找差距、找不足,把抽象的标准转化为具象的样本,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

2、“ 共话成长” 系列栏目,着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以“ 文化需求” 和“ 情感共鸣” 为切入点,采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丰富传播内容,引导师生发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声,成为创作的主体。

学院公众号开设“ 共话成长” 系列栏目,深入分析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到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开设“ 好书共读” 专栏,每期邀请教师和学生分享好书,附上书单和推荐语,并在每期推荐一个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院读书氛围。开设“ 机电影咖” 专栏,为学生分享传递正向价值取向的电影,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价值共鸣。开设“ 师说FM” 专栏,让教师主动发声,拉进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公众号还采取了投票、读者讨论等功能,吸引师生广泛参与话题讨论。

3、“ 热点话题” 系列栏目,及时回应学生关切问题

以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问题、困惑和挑战,及时回应学生关切问题,答学生之所惑,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开设“ 求职加油站” 专栏,为毕业班学生提供每日最新招聘信息以及求职就业经验分享、求职法律知识科普、求职面试技巧等内容。开设“ 优导天团” 栏目,每期展示一名学院名师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和近期研究课题,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开设“ 研知有理” 专栏,每期展示优秀研究生的先进事迹和科研经历,为本科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开设“ 今日普法”专栏,为学生宣传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开设“ 党的百年华诞” 专栏,内容涵盖党史小故事、红歌快闪、线上微党课、“ 翰墨颂百年 丹心献伟业”线上书法作品展、线上党史知识竞赛等方面,引导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经验启示

1、整合人力资源,发挥师生团队作用

在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团队建设中,需要对校园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助的工作队伍,加强系统化培训,推动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强化工作考核,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工作矩阵,发挥合力作用,着力构建风清气正、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氛围。

2、加强内容建设,推进表达模式创新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只有深入师生的校园日常生活,以真实的生活环境为素材,立足师生关切,才能够吸引师生的关注度,引发共鸣,提升广大师生的认同度和参与感,从而潜移默化起到思政教育作用。发掘学院重点工作、重大科技成果、特色活动等信息,发掘学生兴趣爱好和成长成才需要,宣传师生中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将自媒体技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筑牢价值取向,创新工作手段

当代大学生生于互联网时代,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也极易受到庸俗文化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腐蚀,这就需要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宣传正能量,提升师生政治敏感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院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并行,共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一鸣.刍议以兵工校园文化育人[J].西部教育,2018(8):51-52.

[2]朱志媛.高校建构“ 大思政” 育人格局的实践与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29):210-211.

[3]李安琪.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现状与应用模式[J].艺术教育,2019(7).

[4]樊传果,杨木生.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大学品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J].传媒,2015(24):64基金项目:2024 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4XFKT36

作者简介:唐雅莉,硕士,女,汉族,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