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游戏化视角下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
黄允曦 贾洪湘
长春市南关区第七幼儿园 130000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课程游戏化与绘本阅读的融合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创新模式巧妙结合绘本的叙事性与游戏的趣味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游戏环节,不仅能提升课堂参与度,更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协同发展。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习得知识,实现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的双重提升,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富成效的教学路径。
一、课程游戏化视角下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构建思考
在幼儿绘本游戏化教学设计中,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关键基础。教师需从认知发展、语言习得、情感体验三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目标体系,确保游戏活动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能有效提升综合能力。在认知层面,教师应通过游戏任务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图画细节、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培养其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幼儿在绘本中寻找特定元素,既锻炼观察力又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语言发展方面,鼓励幼儿用完整语句描述画面、表达观点。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深度讨论,既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批判性思维。情感教育可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实现,同时要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教学素材选择应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将季节变化、节日习俗等元素自然融入游戏。例如在春天设计 " 寻找绘本里的春天 " 探索游戏,既能调动已有经验,又能拓展新认知。通过这样系统化的游戏设计,不仅能实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更能培养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和思考者,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游戏化视角下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构建策略
(一)结合绘本构建趣味表演游戏
在开展幼儿绘本游戏化教学时,教师首要任务是精心挑选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优质绘本,所选的绘本应当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且难度适宜,如《小猪佩奇》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和《大卫不可以》呈现的行为规范都易于幼儿理解;图画设计要色彩明快、形象生动,如《好饿的毛毛虫》中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温馨的画面构图;故事情节要富有童趣且具有互动性,像《棕色的熊》中重复的句式就特别适合幼儿参与互动。选定绘本后,教师需要构建双环节互动教学模式:首先是沉浸式阅读环节,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如讲述《小猪佩奇》时模仿动物叫声,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随后鼓励幼儿自主翻阅绘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等开放式提问促进幼儿观察与思考;其次是创意游戏环节,教师可根据绘本主题设计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通过即时肯定和具体表扬来强化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如“你扮演的小猪佩奇声音真可爱”,同时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适时调整游戏难度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绘本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体验,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二)结合绘本构建趣味互动抢答游戏
作为经典的幼儿行为教育绘本,《大卫不可以》绘本阅读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可采取认知反思实践的三维互动模式。首先通过行为判断抢答赛建立认知基础,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绘本中的典型场景,如大卫爬椅子拿饼干、大卫在墙上乱画等画面,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红灯停绿灯行的快速判断游戏,在紧张有趣的竞赛氛围中帮助幼儿辨识危险行为和不良习惯。继而开展后果推理剧场,引导幼儿分组演绎每个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比如让幼儿模拟被墨水弄脏的衣服、摔倒受伤的大卫等场景,通过具象化的角色体验深化对行为规范的理解。最后进入智慧选择训练营,创设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的开放式情境,如想玩别人的玩具时、生气想发脾气时等,鼓励幼儿运用绘本中学到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文明小卫士徽章奖励机制。为深化教育效果,可延伸开展情感表达工作坊,组织幼儿用绘画、黏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创作大卫的道歉卡,在艺术表达中内化行为准则。同时设置家庭延伸任务,邀请家长记录幼儿在家中的文明行为,形成家园共育的闭环。这种层层递进的游戏设计既保持了绘本的趣味性,又系统培养了幼儿的行为判断力、同理心和社会交往能力,使规则教育自然融入幼儿的认知体系。
结束语: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精选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绘本素材,确保内容生动有趣,创新设计多元互动游戏,注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思考表达,通过积极的互动反馈增强其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其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毅华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绘本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12):102-104.
[2] 熊美铃 . 浅析幼儿园绘本阅读游戏化的实践与策略 [C]//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