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创设中渗透幼儿美育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厉虹
吉林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引言
在幼儿教育环节,美育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丰富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增强。在幼儿的美育教育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环境创设的相关内容,在班级环境的创设环节,让幼儿有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平台,从而为美育教育根本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必要支持。同时要高度关注,在当前美育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对于美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会造成严重影响。
1 班级环境创设中渗透幼儿美育的问题分析
1.1 美育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在当前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往往在领域目标方面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某些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等方面往往没有清晰认知,美育教育目标和美育规划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所以导致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只是追求外表的美观或者装饰教室,并没有充分体现出美育教育效能,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化需求不能融合。在相关内容的整合和融会贯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例如,针对某些班级环境创设而言,往往采用过度成人化的装饰风格或审美标准,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兴趣并没有高度关注和有效调研,所以导致班级环境创设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和感知,无法落实各项目标。
1.2 环境创设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设形式相对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是把布置作为主要内容,并没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在墙面装饰过程中往往只是教师张贴一些手工作品或者精美图画,在活动区域的设置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缺乏动态变化效果。这种单一化的环境创设形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充分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审美需求,这对于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
1.3 幼儿缺乏全过程参与
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往往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没有高度关注。在环境主题的明确以及具体的环境布置等相关方面,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幼儿不能积极参与其中,无法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融合和沉浸式体验。所以导致班级环境创设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脱节的情况,幼儿对班级环境创设并没有足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导致班级环境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推动幼儿美育的顺利开展,不能充分体现出协同效应,由此限制了美育教育效果的优化。
2 班级环境创设中渗透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2.1 充分明确美育目标,强化实践应用
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要想起到幼儿美育的效果,幼儿教师要对美育的内涵和目标进行充分理解和有效挖掘。要深入钻研 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并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制定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美育目标。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来说,可以设计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的初步认识等相关规划内容,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美的审美兴趣。在中班幼儿的美育目标设定环节,要确保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针对大班幼儿来说,需要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以目标为基础进行精准设计和有效实施,在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使得班级环境可以为每个目标的落实提供必要载体。
2.2 优化环境创设形式,强化创新发展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在多样化墙面装饰以及动态化活动区域设置等相关方面充分完善。要使环境创设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元,要突破传统的单一墙面装饰模式,进一步通过手工制作、绘画以及摄影等多种形式,使得墙面布置更科学、可行,更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参与到墙面的装饰活动中来,同时展示自身的作品,确保幼儿在欣赏和创作作品过程中进一步充分感受、认知和表现美丽。在幼儿绘画角的手工作品展示区域。可以定期更换幼儿的作品,使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和调动。在有效感受墙面装饰和画作的前提下,使得环境创设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
2.3 优化活动区域设置,实现动态化呈现
例如,可以精准设计阅读区、音乐区和美工区等,并且针对区域内的材料和活动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让幼儿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和创作能力,同时融入自然元素,如花草种植和饲养小动物等,让幼儿融入其中,感受自然元素的深刻内涵,并亲近自然。观察和感受自然之美。可以在班级角落设置植物角,让幼儿参与到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全过程,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在饲养区,可以饲养小鱼、小龟等小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审美素材和美育内容。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强化融会贯通。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要充分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环境主题、制定设计方案,并有效实施。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通过美育的导向作用,使幼儿提出自身的建议或意见,并针对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充分明确和有效制定。在布置环境时,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幼儿可以通过手工制作以及绘画等形式进一步参与到环境的设置过程中来。例如,可以有效布置春天的主题墙等,通过活动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收集春天的图片或绘画春天的景色、制作春天手工艺品,让幼儿在参与和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作和绘画乐趣,提升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此从根本上体现出幼儿美育教育的效果,为其综合素养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育教育环节,有效做好班级环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要针对当前的美育目标、创设形式、幼儿参与度和家园合作等方面积极有效优化,进一步提升班级环境的美育功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为幼儿审美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保障,使美育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李范华 .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的美育实践探索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08):89 - 92.
[2] 张一明. 基于幼儿美育的班级环境创设策略研究[J]. 幼儿教育,2024(03):45-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