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品格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余相莲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龙结镇中心学校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国教学环境来看,留守儿童大多为中小学学生,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他们很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上的异常,形成暴躁、偏执、孤立、自卑等问题,也有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论对于哪种情况来说,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对待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综合水平。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学校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所以作为基层教师要借助丰富的学校资源来渗透感恩教育,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感恩和爱在每个班级之间流淌,以此来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体会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

首先,学校需要利用好橱窗展板、校园广播、文化走廊等资源,比如播放一些古今中外有关感恩的诗歌、散文、故事等内容,让留守儿童明白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阶段的留守儿童,学校在营造校园环境时要有所偏重,比如小学低学段需要以故事来滋润学生心灵,并且通过动漫故事或者广播来引起学生共鸣。而对于高学段的留守儿童,学校则需要以坚强、独立自主为主题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然后,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公益组织到校园内开展“传递爱心,共建美好生活”的活动,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源共享等方式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带进校园。当然,学校在邀请校外组织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明确留守儿童真正需要什么以及能为他们带来什么,而不是为了形式而开展一系列意义不大的活动。

二、开展多元化感恩教育活动,传递爱的温暖

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义务,更肩负着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所以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及学校的相关安排,开展多元化的感恩教育活动,从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方面主动渗透品格教育,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感恩认知水平。

首先,作为学科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有关感恩教育的素材,以此为导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实际案例引导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父母多爱我”这一部分内容开展感恩教育,在课堂上结合“妈妈喜欢吃鱼头”这个故事展开讲解,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妈妈和外婆并不是真的喜欢吃鱼头,她们只是想把有限的爱留给心爱的宝贝;然后,作为班主任,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开展“父母外出工作,我该怎么做”的感恩主题班会,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白父母在外工作的辛苦,同时开展“感恩箴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自己制作表达对父母感恩之情的卡片、日记、作文、绘画等物品,并在父母生日或者回家的时候送给他们,以此来激发留守儿童的感恩之情。当然,感恩教育并不简单,所以学校要考虑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并且将感恩教育和品格教育常态化、系统化,以此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深化家校共育,促进留守儿童家庭和睦

根据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调查报告结果来看,留守儿童对父母的误会比较多,并且比其他学生得到的关心要少,所以他们的学习发展更容易遇到问题。对此,班主任要深化家校共育,和留守儿童家长建立并保持密切的关系,引导家长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比如在工作之余通过手机视频等方式和孩子说说话,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需要远离家乡外出务工并且不能把他们带在身边。并且,班主任还要引导家长保持好自身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为“出气筒”,更不要因为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而对孩子严厉责骂,而是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交流,及时化解孩子的怨恨情绪,以此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重要问题,值得且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为了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而教师则需要基于品格教育深化感恩教育,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并联同学生家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来加强感恩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感恩他人的同时体验自我价值观并增加幸福感,以此来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兰珍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 [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4):157-158,161.

[2] 武海红 . 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J]. 家长(上旬刊),2022(1):49-51.

[3] 秦真阔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及方法 [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3):55-57.